网友点题
网友“cat0007”发帖:引导人才走向偏远乡村,当然可以实行轮换制。不过当名誉和收入都超过大城市的时候,人才想必也有扎根的念头了。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彦殊
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四川代表在分组审议中,“偏远地区人才缺乏”一直是个很热的话题。
那么,网友“cat0007”在帖子中提到的轮换制、收入、名誉,是不是留住人才的妙招?
网友:高薪能不能留住人?代表:收入多少才算“高”?
“农业局经济作物站想进个大专生,招了3年都没招到。”巴中市清江果药开发研究会理事长曹家福代表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工资收入太低。
提高收入是不是就能留住人?泸州市纳溪区政府副区长马宗慧代表介绍,实行绩效工资后,在偏远地区任教的老师,其年收入比其他地方要高出4000元左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4000元的吸引力并不大,偏远地区教师的流失率仍然很高。她建议,还应该适当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比如,允许一些教师申请廉租房。
为吸引人才,阿坝州九寨沟县开出的条件更为优越:具备博士学历的医生,给安家费50万元、年薪20万元。不过,县委书记李为国还是很无奈——他委托省城一家医院帮忙招聘,仍一无所获。
李为国代表对于这样的结果也表示理解:“能达到我们要求的医生,在成都或者其他城市恐怕也能挣这么多,但生活条件就有天壤之别了。且不说交通条件,就是文化娱乐生活,在九寨沟县显然要比成都单调许多,引进的医生不是呆一天两天,我们要求了一定的年限——如果都干个一两年就走了,50万元安家费的成本就太高了。”
高收入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收入不能无限地往高走,既要考虑到当地和用人单位的承受能力,用人单位也肯定要掂量值不值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正隆代表认为,不同的人到底拿多少才算“高”?这个问题并不好拿捏。
网友:“名誉”能不能留住人?代表:偏远地区要有发展的势头,人才才能看到发展的空间
“名誉”在代表们看来,就是个人事业发展的空间。
马宗慧代表介绍,政府扶持偏远地区卫生事业发展,配备了许多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设备,希望能在硬件上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很多设备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王正荣代表认为,医生的职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偏远地区的医院,即使设备上可以与大医院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是缺乏与相同水平医生交流的机会,加上病人的数量相对有限,这对于医生的个人成长并不利,对于年轻医生尤其如此。
不过,曹家福代表认为,农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现在就业压力大,不如先到农村来锻炼,一方面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资本”,比如以后考研,或者考公务员都可以享受优先政策。
任正隆代表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往往可以有更大的作为空间,有作出更大的成绩的可能,事业上的成就感是留住人的关键。就偏远地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发展,只有整个地区都有发展的势头,人才才能看到发展的空间。
网友:机制能不能留住人?代表:就地培养“土专家”才干得久
“在成都可能要花四万二,在县医院只花了一万六。”自从当地医院有了来自成都的脑外科和骨科医生的加盟,九寨沟居民不需要再前往成都就诊。这两位医生是九寨沟县医院从省城一家医院“借”来的,李为国代表介绍,两家医院建立了合作机制。
王正荣代表表示,这种“支医”机制,在我省一直都有,不少医院都有硬任务。但具体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全省有4000多个乡镇卫生院,起码有1000多个需要支援,需求量非常大,加上不少大医院都是专科医院,但到基层什么病都要看,专科医生并不适合。
对于这样的支援机制,任正隆代表认为,尽管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更长远的是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针对以前送出去培训的人多数都不愿意再回来的情况,王正荣代表补充,应该就地进行人才培训,但由于国家对参加医生培训的人员有相关的学历要求,而偏远地区达到要求的人偏少,因此他建议国家降低参加培训和考试的准入条件,同时对其行医的资格证书进行区域限制,保证其在接受完系统学习后留在当地行医。
曹家福代表认可这个观点,就农业而言,他觉得乡土专家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本报北京3月7日电)本版图片由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尹钢欧阳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