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转基因迷局

2010-03-24 08:59:13作者:记者胡彦殊 实习记者李毅陈君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点击数:

  

  核心提示
  
  “伊藤木瓜”引发的争论背后,是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由来已久的关注、日趋激烈的争论。
  
  “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学者没有充分证据,而认为安全的学者也没有充分证据去回应。”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教授认为。
  
  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消除公众的疑虑,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后,老百姓才敢放心食用。
  
  本报记者胡彦殊实习记者李毅陈君
  
  本报3月18日刊发的《伊藤的木瓜引发“转基因之争”》一文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在成都伊藤洋华堂双楠店与绿色和平组织间发生的这场看似偶然的争论背后,牵扯着一场由来已久,且日趋激烈的关于转基因的争论。
  
  对于公众来说,“转基因”这个原本陌生的技术词汇在与“食品安全”、“农民利益”、“跨国公司陷阱”等联系起来后,更显得扑朔迷离。
  
  安全性之争: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谈论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必须针对具体食品,不可一概而论。”四川大学侯一平教授认为。
  
  食用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安全?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公众最想了解的。但从目前来看,结果恐怕会令人失望。
  
  这是一个短期内还无解的难题,知名小麦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教授3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几乎看过所有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学术论文,得出的结论是,“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学者没有充分证据,说安全的,对反对者指出的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驳斥”。
  
  尽管对转基因技术不甚明白,但公众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质疑,“虫子吃了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的毒蛋白可以被毒死,人长期摄入难道没有危害?”
  
  也有人对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网络名人方舟子在其博客撰文“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称,未来的农业必定是转基因作物的天下。
  
  对稍显稀少的学界声音,公众一直满怀期待。
  
  去年年底,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该实验室在给媒体的回复中说,“按照实验结果推理,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成年人即使吃‘华恢1号’转基因稻米657年也应该是安全的。”
  
  有10位院士就转基因公开表态。在3月5日新华社记者的稿件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的话被引用,“目前,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但是,学界也有其它声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在接受《瞭望》采访时就称,转基因进入食物链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关于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影响,即使老鼠吃了没事,也不能说明人吃了也没事。
  
  省内专家的态度则颇为谨慎。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侯一平教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谈论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必须针对具体食品,不可一概而论。”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要看用的是什么基因,用于改良的、抗病、抗虫的基因本身就源于作物,对于人体和环境而言,都是安全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声音将这场争论推向了高峰。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作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
  
  商业化之争:转基因“阴谋论”的背后
  
  在对待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种植的态度上,专家们的态度相去甚远。
  
  关于转基因,一直都存在着“阴谋论”的说法。
  
  “阿根廷99%的大豆都是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这是被引用较多的反对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种植的证据之一。公众的关注点,已经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转向了其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农民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上。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马均教授也有这样的担心,国外不少关于转基因的技术在国内实验室都有使用,现在不收费,但是一旦进入商业化生产,无疑会被索取不菲的专利费用。
  
  转基因作物不能“留种”,每一季都必须再从国外购买新种子。据此,不少网友担心,转基因作物中含有多项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跨国公司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中国的粮食生产,国家命脉受制于人。
  
  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
  
  “阴谋论”此时发生转化,俨然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倒逼力量。李平告诉记者,从1995年起,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就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一道着手转基因水稻研究了,去年已经申请了12项杀虫基因国内专利。他认为,对转基因专利陷阱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只要我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
  
  任正隆称,他的团队在转基因小麦技术的研发上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科研的步伐还要加快,当务之急就是要在转基因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在对待商业化种植的态度上,专家们的态度相去甚远。
  
  任正隆表示,加快科研步伐与加快商业化步伐不能混为一谈。他认为,国内现有的作物品种已经非常丰富,还没到非用转基因技术不可的地步,“主要粮食作物的转基因试验目前应该在实验室内封闭进行,短期内不宜进行商业化种植”。与此相反,李平则称,明年就将着手申请国家安全证书。他认为,一旦国家确认某种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就应该鼓励其产业化。
  
  知情权之争:转基因何时不再“偷偷摸摸”?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完全消除疑虑,是进行商业化种植必不可少的前提。
  
  尽管众说纷纭,“转基因”前行的脚步一直没停,但有媒体对转基因产品在国内发展的状态颇有微辞,用了“偷偷摸摸”四个字来形容。
  
  去年底,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一过程被指“十分隐秘”。把控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最终审核环节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也显得很神秘,网上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
  
  在谈到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时,网友说,“这些都是相关部门(不晓得是啥子部门)的责任,老百姓个个又不是科学家,弄不醒豁这些”,语气中充满无奈。
  
  任正隆认为,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过程中不能绕过公众对这项技术的态度,它直接与13亿人相关,每个人的态度都很重要,“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完全消除疑虑,是进行商业化种植必不可少的前提”。
  10位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不约而同地提及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需要向公众普及有关转基因、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这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让公众更加接近真实的转基因。侯一平认为,在加强审批力度的同时,应积极组织专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试验和评估,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消除公众疑虑,只有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后,老百姓才敢放心食用。
  
  省农业厅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除了要普及转基因知识外,还应该让老百姓对国家严格的转基因作物审批程序有所了解。李平则建议,要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入手,让公众了解,对人体有害的基因是禁止进入农作物的。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