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重建网)扎根大地 心系灾区——记四川农大科技助推灾后产业重建

2010-05-04 14:45:26作者:张俊贤 来源:四川灾后重建网 点击数:

  

    四川灾后重建网4月28日讯 (张俊贤) 四月的绵竹棚花村春意盎然,绿树红花掩映的农家小院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前来赏花的客人。4月18日结束的为期一个月的梨花节更让当地村民赚了个盆满钵满。“今年来游玩的人特别多,一天要接待6000-8000名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村民收入比地震前人均增收860元。”绵阳市科技局局长周静说。现在,棚花村的旅游接待能力比震前提高了30%,正在为建设4A级风景区努力,周静认为,这一切与四川农大专家教授的帮助分不开。“四川农大陈其兵教授等提出的产业恢复规划设计适合我们当地产业特点和地理条件,实施效果非常好。”绵竹棚花村只是四川农大科技助推的地震灾区灾后产业重建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四川农大专家教授发挥科技优势,组装集成项目,以生活重建、生产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积极为灾区重建提供科技、人才、技术支撑,为灾区老百姓“住宅上档次”,“生活上水平”、“产业上台阶”而不遗余力。

  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同是种梨,专家来指导就是要长得好得多,不服都不得行哦。”绵阳安县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国文对川农大的专家佩服万分。四川农大园艺学院汤浩茹、汪志辉等专家手把手的教给他一项技术——高密度“V”字形梨园建园与标准化栽培技术,让梨园的产量能从以前的每亩4000斤飙升到6000斤/亩以上。“姜+瓜”立体高效种植技术、大棚莴笋-甜玉米-秋辣椒栽培模式、大棚莴笋-西瓜-秋辣椒高效栽培模式……这些川农大专家带来的新技术新名词逐渐被老乡们熟悉。“竹根姜”、“川农泡椒1号” “爱甘水”早熟梨……这些川农大专家推荐的新品种也越来越受到老乡们的追捧。

  而对于安县特色优势产业——蛋鸡养殖来说,四川农大的专家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一项项的技术、新品种,更是一种产业模式的改变。

  安县蛋鸡震前养殖规模达到120万只,是其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大地震给蛋鸡产业带来严重损失,受损蛋鸡40万只,损毁鸡笼圈舍近2000组、种鸡繁育基地倒塌、蛋鸡产蛋率由地震前的90%以上骤降至60%。一定要让安县的蛋鸡产业不断链!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项目的四川农大专家们第一时间赶到安县,实地调研,科学论证,集成现代养殖技术,引入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无公害化的现代养殖理念和技术,不断壮大蛋鸡产业集群,为安县打造“四川养鸡第一县”出谋划策。

  两年后的今天,当你走进安县柏杨村的花园式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3栋现代化种蛋鸡养殖舍会让你惊叹,封闭式环境控制、先进的内部监控设备处处彰显出现代化的气息。这个小区是在四川农大专家指导下重建的良种蛋鸡繁育基地,目前养殖种蛋鸡2.2万只,存活率能达90%以上。在它的带动下,目前全县蛋鸡养殖规模已恢复到270万只,产业链延长,远超地震前规模和水平,改变了原来仅靠引进种鸡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从种鸡到商品鸡的繁育体系。

  此外,优质土鸡养殖小区建设也进展顺利,到年底,安县优质土鸡出栏数可达200万只,“四川养鸡第一县”呼之欲出。

  理念之光可以兴农

  整洁干净的水泥路、美观别致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婆娑的竹林,都江堰崇义镇焦家院子灾后重建点保持了川西林盘特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样本,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而崇义镇的灾后重建规划就是由四川农大专家完成的。

  专家们带来的不只是相对集中的住房模式和住房条件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构画出了一副现代农业发展的蓝图。“不能住进了新房还是过老日子啊。”当地村民的心声在四川农大完成的都江堰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中也得到了反应。按照规划,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成后将新增耕地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5100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将增加1500元以上。

  “灾后重建,农民有了住的,还要有干的!”四川农大党委书记邓良基对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变。“今后的农民可以当工人,还可以收出租土地租金,可以搞农业产业自己当老板。”他带领专家多次深入都江堰当地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百姓的需求,既要突出当地特色,又要跟得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当建设“粮-油菜、粮食-蔬菜、粮食-食用菌、粮食-川芎、粮食-园林花卉、猕猴桃六大产业示范带”的总体规划呈现出来后,由于规划合理,切合实际,获得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上海市援建都江堰指挥部的高度评价,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当即拍板要为川农大在都江堰集聚区建设两个“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与服务工作站”,集成老师、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共建新农村,“让川农大的旗帜插遍都江堰的田间地头”。

  其他专家承担的《都江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总体规划》、《江油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规划》、《江油市九岭镇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石棉县坪阳村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安县地震灾后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安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2009-2012)》……都体现出四川农大专家对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感情之泉可以暖人

  “现在住的房子地震前都不敢奢想。”安县柏杨村集中居住区的158户农户对现在的居住状态非常满意。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住进新房,这还要感谢四川农大专家提出的样板房建设资金补助等方案,根据方案,专家把本来用来建样板房的钱补贴村民,对使用抗震新技术农户自建补助2000元/户,邓良基教授认为这是“小钱撬动美好家园建设”。建新居大家都愿意,可让村民出太多的钱,他就会犹豫,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四川农大的专家不断创新机制,减轻百姓的负担。

  对于四川农大的专家来说,服务灾区灾后农业重建不仅是自己的责任,更是农业大学的义务。支持灾后产业重建、服务灾区百姓致富,他们从不叫苦叫累。身为学校党委书记的邓良基教授,只要是灾后重建的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到底,两年来不知去过多少次安县、都江堰等地指导灾后重建;副校长朱庆教授是安县蛋鸡项目的首席专家,为了打造四川“养鸡第一县”,有一次发高烧还坚持去安县工作,返校后病倒几天。陈文宽教授2009年7月冒着38-39C0高温从雅安四去安县,有人开玩笑说,陈教授可以在安县安一个家了。生命理学院张利教授接到北川县木本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灾后重建的项目后,尽管是位女教师,却不顾危险,在塌方严重、路途艰险的北川小坝乡百花村山区去勘查地形,组织村民种植中药材。

  负责灾后重建的专家都是把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艺学院李焕秀教授、农学院龚国淑教授、经管学院蒋远胜教授、资环学院张世熔教授、动物营养所张克英教授等都是数十次到灾区提供指导服务、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现代技术的培训和疑难问题的解答。

  “川农大的专家教授真正是带着感情来支持我们灾后重建。”安县县委副书记张道斌说。带着对灾区百姓深切的关心,四川农大专家教授奔忙在支持灾后重建的路上,用汗水之花智慧之花催生着一个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