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关于毕业生就业读研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截至6月3日,全校共有329名学生被保读研究生。其中有77人分别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知名院校。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园丁的辛勤耕耘。四川农大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从政策引导、制度推进、平台构建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
千万元重金投入保障教学条件
“提高办学质量,这是我们当前为实现科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主攻方向。在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三者紧密相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样对人才培养起着促进作用。”四川农大党委书记邓良基说。
2005年,四川农大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后,学校继续以“质量工程”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取得全面突破。2007年以来,有10个特色专业、5门精品课程获得教育部批准,并被确立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
2009年开始,四川农大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大手笔蓄积着大能量。学校对教学条件建设,教材、课件和试题库建设,优秀毕业论文培育,教研团队建设,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成效明显:仅2009年,就新添置了价值600万元的仪器设备,有120名教师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培育基金,50门课程课件被评为精品课件,校级、院级两级“教学督导”体系也已经基本构建完成。
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让指导贴近每一位学生
随着大学扩招,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学校以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为突破口,尽力让老师的指导贴近每一位学生。
“早在2000年左右,学校就已经推广了本科生导师制,不过当时只覆盖了20%-30%的学生。”教务处处长李天说,去年开始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所有学生在大三都配有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实验、论文等方面的指导。农学院大三舒吕强同学说:“没有导师指导,根本不知道论文怎么写,有了指导,心里就不慌了。”
对于期望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的同学来说,本科生导师制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机会。2008年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的浙大博士何艳本科期间在四川农大就读,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实验项目,过程中不但激发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锻炼出基本的科研素养,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成为本科生中的佼佼者。
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四环节”保质量重实效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也要开题!和研究生一样,要完成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四个环节。2009年,四川农大对本科生毕业生论文 (设计)的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新动作,是学校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体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杨文钰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向研究生看齐,会不会增加毕业生的负担呢?“我觉得只要认真做一件事,必定会有收获,现在和导师一起做野外调查,和同学一起做试验我觉得能学到很多东西。”林学院大三的孙诲认为“负担说”并不成立。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足够的提升平台
对今年保送北大硕博连读的生命理学院06级荣杰来说,进入实验室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大一时,他找到生命理学院实验室主任吴琦,希望跟着做实验。随后在老师指导下,他先后在学科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而他并不是个案。去年保送上海生化所的江艳萍、考入中国农大的雷蕾都在实验室得到了充分锻炼。吴琦说,学校的实验室对同学们来说是开放的,只要学生有意愿,老师经过观察和评价,就会给予一些课题让他们去锻炼。
今年被保送到四川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课题组攻读研究生的郭俊凌科研梦萌发的地方也是在实验室。大二的时候,他找到学校茶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杜晓教授,主动请求进入实验室学习。“第一天晚上我在仪器室磨了一晚的样品茶样,满脸的茶粉混着汗水。”回忆当时这一幕,郭俊凌很开心。开始进入实验室也许只是打打杂,但只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本科期间,郭俊凌即以第一作者发表EI源刊和一级学报论文各1篇,并发表5篇核心期刊论文。
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促进教学推动创新
2008年四川农大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以此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截至2009年底,共有50个国家级创新计划项目、66个校级创新计划项目立项。项目学生共公开发表论文69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论文10篇,核心期刊30篇;获得专利成果2项。有23项参加挑战杯大赛获奖;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2009年,《胰凝乳蛋白酶的模拟及其纳米磁性粒子固定化研究》和《大熊猫西氏贝蛔虫As22抗原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2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论文集。
作为一所“211工程”大学,科研是四川农大的优势所在,每年有近10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如何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2009年,学校提出了富有创意的“科研兴趣培养计划”,计划中的所有科研项目面向全体学生“招标”,此次共有61个项目跨学科、跨专业“招标”,占总数的40%之多。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让学生进行“实战演习”。
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实践中增强就业竞争力
林学院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张正吉对学校每年举办的景观设计大赛很喜欢,她获得了今年景观设计大赛二等奖。“以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通过比赛对于概念设计的流程熟悉了,而且手绘、电脑等基础技能也有提升,我还学到了PS技术。今年的景观设计大赛是以学校成都校区为设计对象,分管校园建设的副校长张强说,我们方案如果好就会被采用,感觉好有意义。”张正吉高兴地说。
学校通过一系列专业技能提升计划营造爱专业、爱学习的校园氛围。目前,园艺学院、农学院、动医学院、信息与工学院、经管学院等结合实际,开展充分体现专业技能的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就业前景更为看好。今年,学校还拨出100万元的文化素质教育经费,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010年,学校有121名同学获得了四川省大学生 “综合素质A级证书”。由于该校学生基础扎实,很快就能参与科研项目,甚至独立完成课题,从而成为知名院校老师的锁定目标。都江堰校区副校长、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廷轩笑称现在常有从前浙大的导师托他推荐学生前去读研。
“学生为本,学术为天。”校长郑有良的一句话道出了四川农大狠抓教学质量的出发点与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