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俊贤)“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可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以上。核心骨干课程应占60%以上。”这是12月29日四川农大本科教学工作会上提出的改革方案,着力清除期终考试不再一锤定音的弊病。
副校长杨文钰介绍,学校从以往平时成绩占10-30%调整到60%,是为了让同学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在课程训练中成才,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并不由教师随堂点到构成,而是由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全过程综合训练”,促使学生从简单的“带教科书”上课变为上课“动脑筋”。
学校还将启动助教制,让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协助主讲老师批改、评讲课程训练的各种作业,而且学校对开展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等课程训练的时间也有具体的要求。“核心骨干课程的训练时间应为课程学时数的1.5倍以上,其余课程的训练时间不低于课程学时数”,让平时成绩有“章”可循。
平时成绩调整到60%是学校的一个大胆尝试,目前国内高校大多平时成绩占30%左右。园艺学院院长汤浩茹教授对此表示支持,他认为,学生的能力是靠过程培养提高,不是靠考试考出来的。他说,国外高校很强调过程训练,通过平时的读书报告、参与讨论、实验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能力,极少有集中考试。动医学院李英伦教授认为平时成绩中只要真正把课程论文、讨论、读书报告等落到实处,60%的比例是可行的。
动科学院李菁同学说:“这样的改革很有必要,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考前突击,考完就忘,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强化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新闻来源:http://jydb.newssc.org/html/2011-12/31/content_1467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