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基层团情这一课 带来共青团建设清新风
|
——四川农业大学团干部到基层挂职纪实
|
(刘科)2011年1月,按团中央要求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团干部胡永波、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团干部祖立义由学校选拔分赴雅安市名山县、雨城区挂职,担任团县(区)委副书记。从最初的惶惑焦虑到最后对基层团委工作熟稔有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补上基层团情这一课
初到基层,两位团干部扑下身子,一头扎进了对基层团情的了解和熟悉中。
在挂职之初的1个多月,胡永波在挂职初期为及时掌握名山县青年思想状况及基层团组织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先后深入到20个乡镇、10所学校、4个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团员、团干部120名,发放问卷400余份。祖立义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了解和学习,深入到乡镇(街道),先后与50余名乡镇、街道、学校团干部及100余名青少年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
此外,坚持每天浏览团中央、团省委网站和各级党政网站也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角色和岗位的完美转换成为他们不谋而合的挂职策略。
定位基层,特色团建
挂职期间,两位团干部在推动分类引导青年、推广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推进“三百工程”建设、深化志愿服务行动、加强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地方的好评。
在学校的时候,设立一个咨询台很普通,举办一场讲座也很平常,但基层的青少年对于一场心理讲座的反响却大大出乎两人的意料——无论是心理讲座还是心理咨询台的异常火爆深深触动着他们。胡永波在实践中摸索,慢慢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以全新的思维视野全身心投入,“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办实事,而且要办到广大群众的心坎儿里”是他的最朴实的念想。在祖立义看来,团建工作的瓶颈不在制度建设而是如何抓住青年的需求。他在乡镇基层团员发展、管理工作中采取“抓工作落实的同时抓思想认识”的工作方式,通过座谈、一对一交流、QQ群、短信平台方式加强团干部与团员青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他们带来一阵清新的风
青年是团的工作的重要对象,在思想上、生活中关心青年的成长是团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两位团干部结合挂职地青年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展了关于创业指导、就业咨询、心理帮扶等活动,为基层的青年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
胡永波在前期走访、调研基础上筹建了以川农大教育资源为依托的名山县青少年服务中心心理咨询窗口和职业咨询窗口,通过电话和面谈等形式为基层青年提供专业的个体心理咨询、生涯规划指导、自我定位指导、行业了解指导等服务。
祖立义则积极开展了以青年就业创业为主题的“雨城青年讲坛”活动,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取经”渠道,搭建创业平台。他积极协调推进多营镇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碧峰峡黄龙村茶叶种植技术培训、中里镇中式烹饪技术技能人员培训等工作,还帮助完成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0万元。
特殊岗位,别样收获
锻炼高校团干部、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团中央从高校中选派团干部到基层团委挂职的初衷和目标,对具有双重身份的挂职团干部而言,自身角色和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贡献与收获的与众不同。
“作为挂职团干部,搭建好高校与基层联系的桥梁,当好联络员,实现区团委与高校的双赢,何乐而不为?”祖立义强调说,雨城区作为与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域,各个社区、村落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川农大也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能促进基层团组织开展好工作。因此,祖立义经常为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学生实践团队等提供相关信息,帮助联系、介绍实践基地,并积极推进“三百工程”建设,联系川农大学生科技服务队及相关专家到“三百工程”示范点、农村产业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校地共建,资源共享”是胡永波挂职期间开展基层团建工作的思路。胡永波在已建三百工程示范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选择茶叶、猕猴桃种植户最为结对帮扶户,并积极与学校、科技局、农业局、茶叶局等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联建活动,结对学生在学院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在春茶采摘、病虫害防治、文化下乡和义务家教等方面给予结对农户针对性的帮助。
“总结和学习在基层团组织中开展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并将其带回学院、学校,为我校的共青团工作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最终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说到收获,二人不约而同地说。
风雨一载,成长一生
“我的QQ上新加入了100余个经常联系的优秀团员青年,在工作开展中和很多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祖立义而言,挂职不只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的点滴感受——有心痛,有震撼,有感动。胡永波也有很深的感触,“并肩作战、协作配合和思想交流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同志已经成为了工作上的战友、生活中的朋友”。挂职的体验于他们而言是一笔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如酒,随着时间愈酿愈醇。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这段难忘的挂职经历如一面指引他们成长的旗帜,鼓励着他们用主动和热情在共青团的岗位上专注求索,施展才华,燃烧青春。
据悉,近期内,四川农业大学又将有三位团干部赴基层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