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菜茎象甲成为陕西渭北旱原、甘肃陇东、陇南春季油菜的主要害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油菜基地首席专家董振生等两次在西峰、成县、永寿等地调查,及时预测菜茎象甲成虫产卵时期,指导农民两次防治,使渭北旱原油菜没有大面积发生菜茎象甲危害,目前油菜生长形势喜人,丰收在望。
春耕之际,涉农高校以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龙头,发挥大学推广模式优势,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通过样板示范、科技人员创领办企业、共建博士工作站、科技挂职等多种方式,让专家奔赴一线,开展农情调查,现场出谋划策,解决应急问题,形成推进春耕生产合力,筑牢春耕生产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展农情调查 打好春耕基础
2月中下旬,陕西阎良及多地发生严重的倒春寒现象,低温死苗步步紧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时开展服务。一方面,推后定植,另一方面强调早扣棚、浇小水,又积极给群众做示范,在相邻区县大面积受害的情况下,当地早春蔬菜几乎未受影响。
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与县果业局经过充分协商和讨论,提出并开始实施“1+3+5”的科技示范与人才培养模式。今春以此种模式共完成3.7万亩标准化矮化建园,开展技术培训600余场次,受训果农7000余人次。
针对油菜发展的现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了高密度种植技术及推迟播种时期,减少油菜栽培的中间环节,4月10日在甘肃、陕西等地调查,当前油菜生长良好,预计油菜亩产在150公斤以上。
针对春季苹果存在提高成活率和增强树体营养等主要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果园地面覆膜新技术,使旱地苹果园亩增产果品300至500公斤,在陕西估计可推广10万亩以上。
据悉,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设立推广基金,用于资助推广人员开展品种示范等研究,鼓励多学科专家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将启动延安、宝鸡苹果、镇安板栗等六个试验站的建设。
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助农增收
“机插秧的核心,是育秧技术……”3月16日,在四川射洪县渠河乡新华村村民余天贵的院坝里聚集了百余名村民,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发院)教授任万军正热情洋溢地向他们讲解着水稻高产创建技术。3月春耕以来,他已经进行了近十场相关培训。
今年元月,汤浩茹、汪志辉等教授等赴石棉,开展了黄果柑技术培训。4月黄果柑成熟了,小马村何开忠家黄果柑去年收获8万多斤,今年估计能达到10多万斤。3月正是春茶生产关键时期,唐茜等教授到巴中进行技术咨询和培训,培训通江县、南江县茶叶技术人员300多人。
农发院专家选育出的粮食、畜禽、果蔬、牧草等原创性新品种受到农民欢迎。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了40余个水稻新品种,今春在全国推广达3000万亩。在四川省三大现代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的仁寿县现代粮食生产基地,杨文钰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建立了100余亩样板示范田。据了解,农发院科技人员同时创办、领办、协办农业科技型企业50多家。
今年春季施肥,眉山市农户只需到本村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触摸屏上点击自己姓名或自己田块,系统即给出该农户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农户说:“相当于把专家请到了田块做现场指导。”这是农发院教授李廷轩带领课题组开发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应用推广的结果。今年已在2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推广示范。
农发院春季抓基础,夏季抓管理,秋季抓收获,冬季抓市场。在全省范围推广新品种50个,新技术80套,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开展培训30余场,培训2万余人次。同时,发挥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的技术优势,为蒲江县等开展了“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