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
接过第七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仕贵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世界上耕地面积日渐减少,而要养活的人口数量在增长。”李仕贵说,作为研究水稻的专家,他有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一定要继续研究下去,研究出产量更高的品种。”
本想跳农门却立志一生“种”稻
事实上,李仕贵小时候的理想,仅仅是要跳出农门。而他最终确定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时,却又回到了田间。
首次高考失利后,他第二年再参加高考时,担心其他学校竞争大,填了四川农业大学,被农学专业录取。读硕士研究生时,他研究的方向是小麦。研究生毕业那年,有着农学背景,又研究小麦的他被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留了下来,研究起水稻。
工作5年后,他发现心里装的全是水稻,认识到研究水稻对人类贡献大,应该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于是,他报考了院士周开达的博士,进一步深造。毕业那年,他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水稻科研方面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针对西南稻区的生态条件,李仕贵成功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出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稻组合38个,成为我国组配出超级杂交稻最多的恢复系。
实验在田间每年经历两次“换肤”
研究过程很艰苦,不仅需要在实验室里,还需走进田间地头。李仕贵说,田间研究的最佳时段是四川省的七八月和海南省的三四月,这两个最热的时段,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每次都被晒到脱皮。每年,他的皮肤都要经历两次换色——由黝黑变为正常的黄皮肤。“我的很多朋友都说,我还保留了农民的本色。”
李仕贵的一些亲戚仍在阆中乡下种地。亲戚们都选用他研究出来的种子,收成还不错。他说,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耕地面积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养活的人数在上升。对此,李仕贵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定要继续研究下去,研究出产量更高的品种。”李仕贵说,这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他的责任。
新闻来源: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6/08/content_456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