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四川农大:构建“五心工程”彰显“学生为本”

2012-06-20 15:22:10作者:张俊贤 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

  

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社会和谐之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作为一所沉淀了百年历史的“211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创先争优的落脚点,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求全校上下关怀学生每一步成长,开展“暖心、贴心、舒心、专心、热心”的“五心工程”,生动彰显“学生为本”理念。

□张俊贤

新生绿色通道——暖心

    动物医学院大一学生王玉琴入校之初就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家庭贫困的她,来校报到时只有400元钱,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
    确保不让任何一名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辍学,正是学校设置“绿色通道”的初衷。去年学校共有148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其实,每一个新生在进校之初都能感受到一份火热的川农情怀:车站里顶着烈日接待的师兄师姐;校内接待点忙前忙后的师生;不厌其烦接受咨询的志愿者……都让新生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川农真好!动科学院真好!师姐真好!”现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学位的杨琴到川农大来的第一天就被浓浓的情谊包围。在西门车站,她受到了学院师姐热情的接待,师姐拿自己的电话让她给家人报平安,得知她家境贫寒,又拿出饭卡请她吃饭,送她到宿舍,细致地帮她安顿下来。学院老师还为她申请了助学金,为她介绍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实际困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四川农大深谙此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只是让他们顺利入学,更是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加大奖(助)学金力度等方式鼓励学生学会自立自强,争当优秀。据统计,学校去年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146万元,通过各类勤工助学岗位,资助了5000余学生,发放劳酬200余万元。

小班班主任——贴心

    让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班同学记忆深刻的是班主任吴坤湖带来的关爱。开学不久,才接触一两次,吴老师就把大家全对上号,准确喊出了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真令人既惊讶又惊喜!”更让同学们意外的是,每当同学过生日的时候,吴老师都不忘发来祝福短信。“我们虽然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却没有离开温暖!”同学们说。
    和吴坤湖老师一样,学校的小班班主任老师都在默默关心着学生。天凉了,提醒同学加衣;过节了,为同学们送去小礼物;带领同学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全班拧成一股绳;鼓励同学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学会成长……在担任动保2006级班主任时,姚永芳发现小班同学对就业信心不足,她就采取“强硬”措施,利用每周五晚上开展演讲训练,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强迫式的训练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同学们从此这敢想敢做。
    小班班主任制度是四川农大体现“全员育人”和“学生为本”的重要载体,校长郑有良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人人关心学生”的理念,并表示“谁关心学生,我就关心谁”。学校出台了《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意见》,规定凡晋升职称,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班主任经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小班班主任行列,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截至目前,全校97.5%的小班实现了“一对一”的班主任配备目标,其中正高级职称的班主任就有63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42人。

允许转专业——舒心

    5月底,本年度转专业工作尘埃落定,2177名同学转入到新专业,进入人生新跑道。
    四川农大为一、二年级学生提供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学校提出,在师资实验条件充足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学生转专业的需求。今年提出申请的有2684人,同意率高达81.1%。
    四川农大转专业工作是放在“一校三区”格局下进行的,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区、都江堰校区的学生可以相互转专业。考虑到师资实验条件,为避免盲目集中填报“热门”专业,教务处还专门开发了教务管理平台的跨校区转专业系统,帮助学生实时查询各专业申请人数,实现转专业工作“透明化”。
    允许学生转专业是四川农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切实“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经管学院2008级程哲的成长无疑得益于转专业政策。他大二时转到了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契合自己兴趣的专业激发出他无限的潜能,他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被同学戏称为“自习帝”。发自内心的爱好加之辛勤的付出使他在专业研究上取得耀眼成绩。去年8月,他的一篇文章《“期货市场+农业上市公司”模式——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途径》被《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

提高教学质量——专心

“不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都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这是大学的生存之道、发展之基。”在2011年11月召开的本科教学工作会上,党委书记邓良基的话掷地有声。
    学校专心提高教学质量,近三年来共投入2700万元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建设,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明显改善。无论是最近引起全国关注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80后”青年教师李明洲,还是6月正式加盟四川农大、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了12年、曾在《细胞》(影响因子32)上发表文章的杨明耀研究员,都在昭示着四川农大提高教学质量潜力无限。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获得了广泛认可。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系2008级的王娟今年成功保送中科院,在面试时,她深刻体会到作为川农人的自豪感,当听说她是川农大的学生,面试的老师们赞不绝口地说:“你有很多师兄师姐在这里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希望你是下一个成功者!”那一刻,王娟感到特别骄傲:“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是川农人!”

就业创业服务——热心

    四川农大把就业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推行“三个百万工程”,在引导毕业生灵活、充分就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出国深造、升学、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到知名企业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城乡建设学院黄磊,曾被北大教授表扬:“像你这样优秀的学生不多”,今年她被顺利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经管学院张庚一口气拿到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银行录用通知,最终选择了工商银行;农学院吴勐拿到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的offer,全额奖学金为他出国留学铺平道路;信息工学院谢博宇被世界五百强企业仁宝集团相中……川农学子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据统计,学校2011届毕业生中,有1012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人数的15.36%,有34人出国留学;近800人考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近年来四川农大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表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教育部表彰为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对话

创先争优从“心”开始
——对话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

    问:学校提出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天”的理念,这如何理解?
    答: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学校坚持创先争优从“心”开始,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开展了“暖心、贴心、舒心、专心、热心”的“五心工程”。
    科研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以“学术为天”的理念则被视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属点。同时,学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将以“学生为本”的出发点和以“学术为天”的归属点有机统一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奋斗目标之中。我们相信,一所大学只有秉持了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天”的办学理念,拥有了关爱学生、追求真理的高贵心灵,才能具备顶天立地的精神气质,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问:学校在就业中推出“三个百万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即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促进就业专项及奖励经费,拿出100万元鼓励优秀应届毕业生应聘担任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助理,划拨100万元设立创业基金支持自主创业,为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择业和充分就业而不遗余力。据统计,今年三校区共组织16场大型校园招聘会,2400余家单位参加;举办超过400场次的专场招聘会。

新闻来源: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2/06/20/20120620704213905892.ht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