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麻袋给农民朋友送种子
—— 民革雅安市委会服务科技兴农纪实之一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走转改”活动的部署要求,推动新闻扶贫活动进一步展开,从9月起,本报陆续派出记者组,深入四川、山东等省区市,深入采访民革及兄弟民主党派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力图以点带面,全面反映最近几年来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成就新经验。今日推出的是本报记者组深入四川成都、雅安、自贡等地的采访报道。敬请关注。
“科技兴农促增产,富民增收奔小康”,这是一面由农民朋友赠给民革四川省雅安市委会锦旗上所绣的烫金大字。而说起这面锦旗的来历,还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9月24日,在雅安市的青衣江畔,记者听到了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2000年3月的一天,由雅安市开往汉源县的公共汽车上,挤上来一老一小扛着大麻袋的两个人。两人在汉源县九襄镇下车后发现,原本上车时的三个麻袋只拿下来两个。所幸,通过镇政府以及交通部门的努力,忘记在车上的一个麻袋终于在一个半小时后物归原主。这时,九襄镇的人们才知道这两人的身份:年轻的是时任民革雅安市委会秘书长董敏雷,年长的则是已经退休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毛祖进,而他们携带的麻袋里,装的是准备无偿提供给九襄镇大庄村村民的高产水稻种子。
汉源县九襄镇拥有独特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经多方联系,民革雅安市委会决定将此地作为高产水稻的的示范种植推广地。于是,才有了董敏雷、毛祖进扛麻袋送种子的一幕。
时至今日,已是民革雅安市委会副主委的董敏雷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汉源县九襄镇距离雅安市中心140多公里,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那天晚上,住在镇上的董、毛二人几乎彻夜未眠——大庄村收到水稻种子的村民们来到他们的住处,要求他们承诺这个品种的亩产必须要达到600公斤,否则就要他们赔偿!尽管在村支书的反复劝解下,村民们抱着怀疑的眼神离开了,但董敏雷和毛祖进却没了睡意,如何把好事做好、不辜负农民朋友的期望成为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重石。
为了让村民们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接下来的插秧、防虫及田间管理过程中,民革雅安市委会的领导及专家多次来到大庄村,现场指导村民科学种植。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7个月后水稻收获的季节,民革雅安市委会领导、市科委及汉源县农业局、农技站的同志来到田间地头,现场测算高产水稻的亩产产量。经过计算,种植高产水稻的农户平均亩产达800公斤。连听到这个消息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今,在民革雅安市委会的推动下,九襄镇成为四川省优质高产水稻种植示范点,还创造了水稻亩产最高900多公斤的奇迹。
“科技兴农是民革市委会开展社会服务的品牌项目,连续30年来,市委会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党员专家的科技优势,在多个地方开展了送科技、送咨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了民革组织的良好形象。”民革雅安市委会主委、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主任李首成告诉记者。
民革雅安市委会现有党员600多人,仅在各条教育战线的党员就有近200人,发挥这些专家党员的智力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是民革雅安市委会多年来坚持的一项传统。而在大庄村开展高产水稻种植示范推广,仅是市委会打造科技兴农品牌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