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大学毕业拼命进城,他们一头扎进深山研发濒危中药材
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重楼梦”
2013年元旦节刚过,王琥和陈飞宇便急赴北京,两个才20多岁的年轻人,代表安县一家公司参加商业洽谈。对方是在台湾做农业研发的一位名教授所率团队。
出乎意料,那位姓陈的教授颇为急切:“你们的鸡,无论活鸡还是白条鸡,我们全要了,它们将成为北京市场抢手的高端绿色保健食品!”
甚至,这个台湾团队还期望能注资王琥所在的公司。
什么鸡能让一位名教授如此兴奋?王琥说,这种鸡被命名为“重楼鸡”,珍贵之处,正在“重楼”二字。
深山里的稀世资源
安县地图西北角,有个高山乡镇,名为高川。那里有个村子藏于深山,名为天池。山脚一座牌坊,上书“天池云霞”。其后一条山路,沿山盘旋而上。山顶一处平台,便是天池村委会所在,新农村建设将这个山村打扮得漂亮迷人。
放眼望去,远处突兀耸起一座雪山,海拔近3000米,当地人称为天池山,山上有大片重楼野生抚育林。
十多年前,当地才有村民初步意识到,重楼是个宝贝。村支书王加坤告诉记者,在止血、抑制肿瘤生长、抑菌镇静、改善肠道及血液等方面,重楼都有特别功效。
重楼,一种百合科植物,药用价值很大,有七叶一枝花、草河车、枝花头等多种别名。“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江浙一带民谚如此说。云南白药、四川抗病毒冲剂,便是最早利用重楼功效获得成功的中药制品。
这种植物神秘而复杂,甚至非同寻常。它有休眠期,生长非常缓慢。有遗传学家发现,一种名为“重楼百合”的重楼属植物,拥有目前已知的最大植物基因组,共有1500亿个碱基对(连接在一起形成DNA的基本模块),是人类的50倍。
重楼在全球有20多个品种,多在中国,又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非常分散。所以,2011年,当天池村发现大面积重楼区,很快引来国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药企以及协会的热切关注。
经实际测定发现,天池山有2000多亩重楼野生抚育林,一些专家为此非常兴奋。如果加上密度较低的纯野生区,天池山重楼面积超过4000亩。这个“秘密”,至今仍仅为少数圈内人知晓。
“外界盛传,当今全球重楼面积最大的,是云南一个几百亩的基地,他们却不知道,安县有一处2000多亩的基地!”王琥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重楼市场年需求量约3200吨,但真实供给量却不足500吨,所以,专家说重楼市场鱼龙混杂。”
“别人进城,他们上山”
2011年,十来个大学生齐聚天池山。详细考察后,他们拿出一份商业计划书,打动了几位投资者。一个名为瑞生塬的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组建起来,通过林地流转,取得天池山近15000亩林权。股东中有当地人,也有人来自北京和江浙等地,身后更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力量支持。
“近两年里,已投入两三千万资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籍股东告诉记者:“正因为资源稀缺珍贵,不能搞破坏式开发,我们乐意充当类似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具体运营交给了一个大学生团队。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才能既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护资源,在可持续开发的同时,也让本地村民一同受益。”
这个大学生团队,便是王琥为首的十余人。王琥是四川农大2005届毕业生,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四川农大,均为2005届左右。
通往海拔2600多米的基地,仅一条山路,汽车只能开到半途。第一次上山,他们花了十来个小时。现在,走一趟也要五六个小时。
食物,日用品,都得从山下背。山顶通信信号极差,打电话得爬上树顶。
王琥等人穿上雨靴,带上笔记本,一次次爬山,一次次艰难考察。冬天,积雪深处可齐腰。夏天常见蛇虫出没,还得随身带上蛇药。他们说,甚至还见过老熊脚印。
“那次测面积,在山上呆了四天多,主要吃泡面和干粮,折根树枝就是筷子,晚上睡简易棚,几根树棍绑起来就是床了”,陈飞宇说:“上山最多的是何友,他一年得有几十次。”
“条件真的苦,但没人退步,这也是我们团队的精神——只要一心朝着目标前进,整个世界都要为我们让步!”王琥告诉记者。
“如今大学毕业的,哪个不往大城市走?城里舒坦日子过惯了,来这深山老林创业,有几个人愿意?”在这个偏远山村,大学生本就少见,这一下子来了一拨,还说要带大伙一起创业,王加坤和村民很是佩服。
有时候,遇见这些年轻人一脸疲相下山,路边热情的村民,便赶紧端来鸡蛋面。
基地建设确定后,商谈转让林权一事,村民一致同意。在他们看来,这支有4名硕士和5名本科生的队伍,就是一个“专家团”,何愁干不成事。
一个团队的创业梦
如今在农村,大学生村官常见,大学生创业也常见。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绵阳,记者算是头一回发现。
王琥,四川农大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挺有组织才能,2008年曾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名,货真价实的“全国百强大学生”。
“在学校我们就熟了,老早就是朋友”,王琥的师兄,经济学硕士母培松告诉记者,他是2003届,当初在四川农大组织起“数学建模”协会,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母培松是首任会长,王琥则是继任者。毕业后,两人自然也都退出了。
现在,王琥负责瑞生塬公司日常运营,母培松则负责项目规划管理与督导。
“因为建模协会,团队在大学就存在了,毕业后也经常相聚。我们一直有个梦想,找个好项目,发挥各自长处,以团队一起创业”,负责公司市场业务的陈飞宇告诉记者。
陈飞宇家在海南。他说父母能在海南替他找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不愿一直在庇护下长大。为加入瑞生塬这个新团队,他毅然辞去了攀枝花团市委一份能让大学生挤破头的工作。
为加盟瑞生塬,母培松也辞去了农科院成都一个研究所的工作。
“人生一定要经历许多才会成熟,过程就是磨练,如果考虑太多,机会可能就没了”,对于自己的选择,母培松这样解释。
公司养殖项目负责人、四川农大2005届的何友,以及其他一些团队成员,多有类似经历。
2006届的林彭,如今还是动物遗传学在读研究生,他负责养殖研发工作,打算毕业后就正式加入公司。西科大2005届的陈元印,农学研究生毕业后经导师推荐加入,负责种植研发。四川工商学院刚毕业的王浚鉴是当地人,对天池村非常熟悉……
“大家陆续加入,除了还在上学的几个,2012年7月左右吧,算是正式到齐了”,母培松说:“实际的参与,从2011年初项目论证时就开始了,大家常在一起讨论。”
“当初王琥提出这个项目,大家都会衡量风险。我们的优势是年轻嘛,年轻允许失败”,陈飞宇说:“一个创业项目成功与否,通常三到五年便会有结论。”
有保护才有可持续开发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一路大涨,重楼是其中明星品种。2012年,国内药材市场上,一公斤重楼要价可达四五百元。而在上世纪80年代,其价格长期在每公斤1元左右。
2003年4月,受非典疫情影响,重楼一夜飙至每公斤120元左右,此后便一路上涨至今。
价格越往上冲,挖得越猛,野生中药材资源日渐枯竭。近年来,野生重楼已濒临灭绝。
时至今日,这种复杂的植物,依然没有大规模人工培育的成功案例。
“粗放采挖,只会加速现有野生重楼资源的消失。曾有一个外地老板,出手上亿,想要收购我们手中的重楼,我们不可能答应。”王琥说,自己这个团队与投资方,对此都有清醒认识,实现濒危中药材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双方共识。
重楼生长缓慢,要七八年才能采挖,出苗率还极低。在天池村,村民一直习惯零散零种,甚至只挖不种,苦候数年,就靠卖重楼赚钱。
大学生团队进山后,村民开的第一个眼界,便是重楼生长周期缩短了。
“也不晓得他们用了什么神仙妙法,现在六个月就能出苗了。”王加坤提到的“妙法”,是缩短重楼种子休眠期的一种技术,也是这个团队已取得的重楼研发六项专利中的一项。
依托现有重楼资源群落,待建起200亩标准化重楼种子繁育实验基地后,重楼种苗来源压力将得以缓解。
团队进山一年多,村民目睹过不少扛相机背大包的来客,来了都舍不得走。王琥透露说,在国内中医药界,如今的天池村好比一块香饽饽,常有专家结伴而至。
“他们大致有三大共识,一是从没见过这么大面积的重楼,二是生长密度之高很少见,三是能保护这么好也罕见。台湾的陈教授是研究微生物的,他对山上发现黄精非常吃惊,因为黄精对生态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母培松解释说。
对于在天池村建立重楼研发保护基地,对于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国内相关高校、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纷纷主动联系研发合作。
四川农大在天池村建起第一个药用植物博士科研工作站,有6位专家作为引导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亲手安排一个教授团队前来合作;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大、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药协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解放军中医药研究所、国药集团……各种科研力量与研发合作要求纷至沓来。
母培松告诉记者,与这些一流机构合作,就是为了这片珍贵的重楼资源能走上野生抚育之路,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目前,公司已与高校联合申报两个省科技转化项目,一是万亩重楼野生抚育示范基地,二是蓝莓与重楼间种。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与云南白药集团等建立销售渠道。下一步,团队准备建立全国最大的重楼GAP(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种植基地,保持每年出产3000亩商品重楼循环种植基地。
重楼鸡与创业路
2012年冬天,瑞生塬首个重楼衍生产品试验有了结果——饲养8个月的重楼药膳鸡。天池山,5亩高山林地围起栅栏,一群鸡在悠闲觅食。
“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养鸡,在村民看来简直天方夜谭。”饲养负责人何友说,当地曾有人养了一百多只鸡,最后几乎全部死亡。
王浚鉴对本村养鸡历史更熟悉,他说,普遍来看,成活率大概只有一半。
“普通鸡难在高海拔环境存活,有种广西瑶鸡却能适应这种环境。”经过数次试验,何友建起这个5亩鸡场,养起200只鸡,因饲料中配有重楼,便称之为重楼鸡。
“现在工厂化养鸡一般就90多天,我们要养足8个月,重楼鸡杜绝速成鸡。”何友拿出一碟颗粒饲料告诉记者,这种特殊饲料以玉米、豆粕、小麦等粮食,搭配重楼、银杏、枣皮、三木等中药材制成。此外,重楼鸡的高级“待遇”还包括,喝山泉水、听音乐、隔段时间换新“家”。
“你看,这些鸡挺好斗,跟精力过剩似的”,何友指说一对正打架的公鸡说:“8个月后,200只鸡剩下195只,死了5只,还都是被老鹰抓了,或者打架伤了,没有一只病死鸡,这正是重楼的神奇。”
“重楼鸡研发试验基本成功,算是重楼衍生产品开发迈出的第一步。”何友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开始试验规模养殖,初期考虑五千到一万只。
母培松则透露,县里农业管理部门对这样的项目计划非常支持,甚至催着要计划书。
“如果重楼鸡成功打开市场,我们可能会尝试整合平武、宝兴、彭州等川内重楼资源,建成中国最大的重楼产业集群”,王琥说:“当然,重楼鸡仅仅是研发中的首个重楼衍生产品,我们也准备研发其他产品,比如试验重楼茶、重楼花粉的可能性。我们还在路上,但我们很有信心。”
事实上,对于这个大学生团队正在进行的产品实验,投资方极少干预,一位股东告诉记者,目前阶段,股东们对这个团队并无太多经营业绩上的考评,这样的产品,不管成败,放手让他们试验,以利于团队之间的磨合与经验积累。因为目前最重要的事,还在于建立保护性重楼野生抚育基地,形成相应的标准,解决种苗来源问题。未来,通过建立加工中心,形成重楼成品药材、饮片等产品,并且向日化、保健品和中医药领域进军,实现重楼产品附加值的可持续开发,才是大方向。
“无论地域、肤色、人种,让中医药造福于人类健康,这是公司和团队的愿景”,王琥告诉记者:“如此珍贵的濒危中药材资源摆在我们面前,保护好它,可持续开发,让中医药造福全世界,这是我们的庄严使命。我们这个年轻团队,秉承推己及人的底线思考,始终怀抱敬畏之心,敬畏客户,敬畏传统文化,敬畏野生物种,创业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
新闻来源:http://epaper.su-long.com/mywb/html/2013-01/23/node_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