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网)四川农业大学:利用激励杠杆 实现飞跃发展

2013-04-01 09:09:15作者:四川农业大学 来源:四川教育网 点击数: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同步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教师工作业绩评分标准》等6个文件,旨在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让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充分地发挥。新出台系列文件,必将“承前启后”在各项工作中产生新的激励效应。

 

回望四年足迹,喜事连连不断

 

四川农业大学近四年的发展足迹,被师生们白描式地总结为“发生的喜事太多太多了,可以装上一箩筐。”例如:该校“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分获2009年度、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中,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风景园林学、草学位列全国4-7;李仕贵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博士研究生卢艳丽研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学校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教师发表的以SCI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论文从2008年的117篇增加到2012年的400篇……

 

  大量凝聚人心、鼓舞志气的喜事发生,让一些兄弟单位启动脚步到校交流经验、寻找答案。众多媒体也把目光投给了川农大。

 

  到访者共同发现,建立一套系统的激励机制,引导教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上来,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贡献率,是让四川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走出一条奔腾浩荡发展之路的强有力武器。

 

努力搭建平台,人人皆可成才

 

  面对竞争日趋剧烈、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有效地开发和保护?除了重视整体开发现有资源,支持和鼓励出国留学、交流访问、合作研究与学历学位提升、申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外,学校更遵循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建立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培养支持体系。

 

  20092月召开的一场奖励大会,如同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四川农业大学新领导班子首次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颁奖,台上带着大红花的获奖者成为众多目光追逐的焦点。

 

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当场表示,表彰奖励先进要着眼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培养和激励人才的管理与开发机制,营造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形成激发创造性人才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学术环境。校长郑有良在大会上传递了希望:“通过大家不断地建言献策、不断修订补充,奖励制度一定会成为激励广大教职工奋发有为、创造学校更加美好明天的强大动力。”

 

时至今日,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早已成为教职工们的一次“盛会”,奖励阵容不断扩大,奖金数量不断增加,4年共投入2063万元用于教职工奖励,实现了在奖励中评价人才、在奖励中发现人才。

 

  200941日,《双支计划》启动大会隆重召开,学校决定当年投入近1200万对科研个人和团队进行科研资助,资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双支计划》设置了7个资助层次,进入不了各项层次的,可以申报“面上专项资助”、“团队资助”、“科研成果后补助”。《双支计划》实施4年来,累计投入6800万元,共资助1400余人次。据调查分析,“双支计划”作为一项支撑计划,最大的受益群体是无项目、无科研经费的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们。

 

  学校努力搭建平台,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的工作氛围,让一些教师开始审视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此前,一些年轻教师为了申报职称才想到去搞些科研、撰写科研论文,职称一到手就会偃旗息鼓。一些年轻教师认为把课教好就对了,没有经费支撑,科研是很遥远的事儿。也有一少部分教师宁愿做些社会兼职,赚些小钱,也不愿意把精力花在科研上。而这一计划的出台,让一些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用“科研的春天来了”形容内心的喜悦。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等优势学科还构建了39个特色鲜明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提升了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促进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把火又一把火,产生的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大。仅2012年一年,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数51个,总经费达2618万元,青年项目就占了24项,而2008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仅12项。制度设计正在辐射着强大的正能量,吸引师生们向前努力。  

 

制度吸引“海归”,高端人才热涌校园

 

  校领导的思路十分清晰:引进与培养并重,熔中西一炉,汇众流同归。

 

  学校不闭守,以开放的姿态搭建各种平台,让很多海外人才发现川农大有很多发展机遇,激发了新的事业心,希望前来大展身手。

 

  学校的海外英才招聘工作呈常态化,每次启动招聘工作,都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大学、著名学科的高端人才报名。

 

   以该校资环学院为例,四年来从海内外1015份高学历、高层次的优秀简历中,精心遴选并引进各类人才2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3人。在人才引进结构上,学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由近亲单一繁殖向学缘学历多元互补的转变。

 

  四年来,学校引进高端人才、招聘博士230余人。其中,从美国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和一流学科引进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人员69人,约占新进人员总数的30%。这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的加盟,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让学缘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和优化。


制度环环相扣,激励作用持续增强

 

“我们要开通一切可能的渠道,让每一个人都有奔头。”四川农业大学校领导如此说,也如此去做。

 

  按照“讲学历、看经历、重业绩”的原则,学校还出台了《教学业绩评分标准》、《科研业绩评分标准》、《社会服务工作业绩评分标准》和《教职工业绩计分与中层单位年终奖经费划拨挂钩的试行办法》,促进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工作业绩评分标准和《教职工业绩计分与中层单位年终奖经费划拨挂钩的试行办法》,这一系列制度的激励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激励了教职工勤奋工作,另一方面激发了中层单位的管理积极性。”该校人事处处长刘应高介绍。

 

  师生们普遍认为,近年20余项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学术的敬畏、对师资队伍的敬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让全校上下形成了“‘恐后’唯有‘争先’”的拼搏势头。

 

  越来越多人看到,制度设计是解码四川农业大学飞跃发展最有说服力的答案。目前,随着系列修订文件的出台,制度设计已由单一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向更为系统全面转变。每一次制度的跃升,都适应新形势对学校的新要求而变,都顺应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新期待而动,因而能够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集中力量发挥强大作用。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