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学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这个毕业季,众多企业来校发动了人才“争夺”战。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与学校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紧密相关。
近年来,校团委在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下,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育人工作,搭建实践平台,助推学子成才,取得了丰硕成果。
暑期“三下乡” 全民总动员
临近暑假,暑期社会实践成了校园的热词,5月28日,校团委发布了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感悟抗震精神•践行中国梦想”灾区援建活动、“新科技•新农村”主题服务“三农”实践活动等6大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暑期“三下乡”已经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高度重视,配备了专项经费,并形成了动员组织、教师指导、奖励总结等管理办法,做到每年有主题、每队有指导、每班有交流的格局,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每年学校99%的学生会参与其中,基本实现了全民总动员。2012年,全校14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批全国重点团队,占当年全省国家重点团队总数的70%。
“三下乡”活动涉及的领域广泛,既有紧贴生产实际的智力支援,又有丰富百姓生活的文化传递;既有扶贫帮困的温暖,又有冷暖人生的真情;既有现实的碰撞,又有历史的触动。走访、调研、宣传、支教、预就业、挂职锻炼、培训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实践让同学们笑称“总有一款适合你”。
实践日常化教育常态化
如果说暑期“三下乡”因广泛的参与者和集中的时间段呈现出喷发的育人感染力,那么依托协会、实践基地开展的日常化实践则如涓涓细流,以不徐不急的节奏达成教育的功能。
为推进社会实践常态化,学校还建立了325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同学们定点实践提供阵地。
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陈强认为“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演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去年7月,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成为了资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该公司是一家国家定点农化生产企业,公司相继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实施单位、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单位,承担着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新朝阳公司理念创新、实力强大,是一个能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好平台。”陈强说。
着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6月3日,动医学院2009级动物医学本硕班袁彪正在紧张准备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省决赛。他的作品《鸭疫里默氏杆菌epsA基因特征及其编码多糖输出外膜蛋白功能域的克隆表达》刚刚在“挑战杯”校内决赛中拿下特等奖。“参加挑战杯能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袁彪说。
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全校累计立项学生科研课题698项,参加学生共5000余人次。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立项721项,参加学生4000余人次。
除了挑战杯外,在数学建模竞赛、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等大赛中,农大学子也屡获大奖。实践出真知,实践促发展,多年来,学校通过社会实践,播撒下了创新创业的火种,演绎出不少经典。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学校搭建的社会实践平台,期待更多学子能获得历练,创造精彩。
新闻来源:http://www.scedu.net/news/web/1372728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