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养蜂学副教授龚凫羌,学历仅为大学本科,却攻克了让中外专家棘手多年、广大蜂农闻之色变的“中囊病”等难题;虽身处高校,却被多数一线养蜂人所熟知。他用三十年的奋斗成就了一番甜蜜的事业。
攻克病害,成养蜂界名人
打开龚凫羌和他妻子的QQ,你会发现他们的“粉丝”、好友遍布全国近30个省。
许多“粉丝”初识龚凫羌还要从“中囊病”说起。该病危害极大,但因发病机理不明,中外专家束手无策。2004年病害暴发时,中药粟壳或金不换虽可缓解,但药又贵又难买到。龚凫羌发现,金不换的有效成分在产量更大、成本更低的元胡中也有。这一发现成功帮蜂农消除病害,度过危机。
此后经进一步研究比对,他又提出“中囊病”与“爬蜂病”都是应激性蜂病。这一结论得到了实践印证。2009年北方暴发的“爬蜂病”,按他的方法得到有效控制。
与蜂为伴30余年,龚凫羌在中蜂生物学上有多项发现,先后攻克了蜂箱、饲喂技术和中囊病等困扰中蜂的基础性难题,为中蜂业发展扫除了主要障碍。这些成果都无偿推广给了蜂农,浙江千岛湖方兴中蜂养殖合作社以前每群蜂产蜜平均不到4公斤,现在能达到16公斤。若以“土蜂蜜”每公斤80元,全国约200万群中蜂计,一年就可让蜂农增收19.2亿元。
推广技术,足迹遍及全国
除中蜂专用蜂箱,龚凫羌还发明了防逃的巢门隔王片,以每年100万群蜂飞逃,每群价值400元计,可避免损失4亿元;他的“水法介绍蜂王”使过去约30%的换王失败率降到几乎为零,以每只王价值200元计,可减少损失2亿多……
这些对蜂农实用的技术龚凫羌从不藏着。《蜜蜂杂志》上发表的92篇文章,还有一版比一版厚的专著,都见证着他一次次理论与技术创新。今春在他“电话遥控指挥”下,新都蜂农马子平创造意蜂单王群一季产蜜81公斤的纪录,是同等条件下其他蜂群的3倍还多。
为切实帮蜂农增收,龚凫羌还深入一线推广技术。他和妻子用了近十年时间,自费数十万,自驾数十万公里,推广足迹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义讲244场,培训养蜂骨干近8000人次。2008年义讲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妻子因腰椎粉碎性骨折截瘫,生活无法自理,至今未痊愈。然而,他又带着妻子义无反顾地继续踏上技术推广的征途。
心怀梦想,为蜂业不计得失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甜蜜背后要付出太多艰辛。上世纪80年代,为弄清中蜂习性,龚凫羌就吃了不少苦头。而长年的艰辛致使他在2000年终于病倒,手肿得和腿一样粗,医生从他的胃里抽出了1000多毫升脓液。
龚凫羌曾被派到基层当副县长,当地政府希望他留任,他谢绝;回来后被选为学院总支书记第一候选人,他坚辞;有人曾找他“技术入股”下海,他也一口回绝。他坦然:“我的梦想就是把中国蜂业向前推进一步,其他都是浮云。”
从1994年晋职至今,龚凫羌已当了19年副教授。有人曾劝他把成果译成英文先在国外发表,争取评教授,可他评价自己“有点狭隘”。“技术容易复制,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很严,实用性文章先在国外发表,那不让外国人先知先用了?学术无国界,但学者有祖国,我希望中国的蜂业先行一步。”
现在,龚凫羌在家给蜜蜂准备了一个专门的房间。“研究蜜蜂自然要和蜂住一起。”年届退休,龚凫羌还在不断继续他的事业和梦想。用他的话说,“人的一生很短,应该做点事,才能岁月留痕,无悔人生”。
新闻来源: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3-10/23/nw.D110000nmrb_20131023_5-0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