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研究猪的健康
母亲研究鸡的健康
女儿研究鸭的健康
一个家
川农大副校长陈代文与妻子张克英、女儿陈曦
一个梦
为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做一点实事,解决一些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主要研究猪本身的营养健康,也就是让猪少生病。别小看这研究,猪少生病就可以不吃药或少吃药,我们也才能吃到没有药物残留或少残留的猪肉。
经过10多年的摸索,2013年,陈代文领军的研究项目已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他也已被聘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
和丈夫一样,妻子张克英也从事动物营养研究,而研究对象是家禽。在夫妻俩的引导下,年轻的女儿也走上了动物营养学这条路,专门研究鸭子该吃什么“营养品”。
这一家三口,已经把中国人的餐桌营养研究了个七七八八。
搞研究的这十多年里
生猪少死了300万头
1979年,当陈代文收到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身为农民的父亲很不高兴。在老人的概念里,这就是一个养鸡养猪的活,“我不上大学都会”!陈代文也很沮丧,他其实是被调配过去的。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也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营养学科拓荒者的杨凤教授。那时的四川,家禽家畜养殖水平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杨凤带着弟子们着手研究四川猪的饲养标准。标准的出台使四川养猪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带动了配合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其成果获得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陈代文逐渐改变了原来对畜牧专业的偏见,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他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为增加产量,就使用了很多促进生长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人吃多了不好。”果然,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对生猪的质量要求逐渐压倒了产量需求。“首先要健康、安全,其次才是高效。”
如何才能让猪变得更健康猪肉更安全,陈代文提出了他的看法。“猪发病率高,一发病就一群群地死。养殖户都是投了大本钱的,亏不起啊,所以就大量用药。”但用药来解决问题,有两大弊端。一是病原微生物变化太快,变种新菌株层出不穷,兽药和疫苗的研发跟不上速度,更重要的是,大量用药,药物残留的可能性极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猪的营养,强大猪的免疫系统,少生病,就不用吃药或者少吃药。”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陈代文带着团队几乎走遍了四川乃至全国的规模养猪场,在实验中慢慢摸索,最终找到了一些能够明显提高猪抵抗力的“黄金搭档”。
在去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这项研究斩获了一等奖。但最令陈代文自豪的并不是这面上的荣誉,“而是研究的这十多年间里,抗生素因此少用了5000多吨,生猪少死了300万头”。
夫妻劝导女儿入行
一家三口包干鸡鸭猪
陈代文的妻子张克英和他一样,也从事动物营养的研究,目前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但和丈夫不同的是,张克英“主攻”家禽,研究它们该吃什么“营养品”,才能增强自身抵抗力,做到肉质好,产蛋率高。
为了找到最优搭配,他们许多时间都驻守在养殖场。养殖场的味道不好闻,夏天回家常带一身味。女儿陈曦最初对夫妻俩的研究不屑一顾,觉得“又脏又臭”,所以考大学时,女儿并不想遵循父母的期望,选了工科专业。
在填报志愿的前夕,陈代文和妻子特意为女儿组织了一次“养殖企业深度游”。“她改变了一些看法,觉得养殖也可以做得很现代。”终于,如他俩所愿,女儿填报了动物科学专业,现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正从事鸭的营养研究。如今,女儿也开始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父女、母女有时会不期而遇,还曾发生过母女同场作报告的趣事。
陈代文对记者说,自己一家三口,把中国人的餐桌研究了个七七八八。“能为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做一点实事,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也很高兴”。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摄影记者 鲍泰良
新闻链接:http://e.chengdu.cn/html/2014-02/23/content_455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