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新晚会上,我听到了诗歌朗诵《我自豪,我是川农人》,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农学人而感到自豪,并暗下决心,我必须加倍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农学专业光辉历史的传递者和创造者。”正是在这种激励下,农学院2010级学生王小康勤恳求学,这学期被成功保送北京大学直博生。
四川农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孕育、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发挥育人功能,正是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培育心系“三农”学子的一个缩影。
“川农大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
“以‘川农大精神’育人,学校构建了‘理念—团队—平台—载体’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打造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队伍-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的育人团队;搭建了学科、研究机构、实践基地三结合的育人平台;形成了课堂、活动、环境联动的育人载体。可以说,把‘川农大精神’融入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覆盖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生教育。”学校党委书记邓良基说。
在川农大,无论是新生还是新进教师,入学教育和培训中“川农大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会通过邀请老一辈川农人讲述川农故事、组织参观校史陈列馆、为校友江竹筠烈士雕塑献花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校爱专业之情。
“‘川农大精神’既是对川农大百余年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和提炼,更是督促和教育将来川农人最好的一面镜子。”虽年逾96岁,国家杰出高级专家、终身教授邱祥聘先生依然走上讲台,为学子讲述他眼中的“川农大精神”。“一个学校有一种精神,这是很了不起的,你不会觉得你参加工作好像只是进入了一个工厂,在生产流水线上重复着固定动作,而会觉得你的人生将接轨到一段历史。”动科学院的海归教师杨明显被“川农大精神”彻底征服。
让“川农大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我为能在一所有历史、有文化传承的大学里学习成长感到幸福。”食品学院2013级新同学刁智文在听了“川农大精神”微故事会后,很是感慨。“川农大精神”微故事会是学校党校实践活动的一个创新,微故事会特别邀请一些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领域做出成绩的教师,面对面和学生交流,讲述他们践行、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的系列感人故事。
四川农大注意挖掘来自身边的师生榜样,利用校园网、校报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师生的感人事迹,让“川农大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在重视精神熏陶,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学校还注意搭建育人实践平台。学校整合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135个,校外固定社会实践基地261个,通过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等多种育人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学生社会实践连续17年受到团中央表彰,涌现出不少心系“三农”、服务西部的典型。
6月12日,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在川农大一口气投放了700个招聘名额。因为,在“川农大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以希望集团老总陈育新、创出独立品牌的“千万猪倌”龙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川农大毕业生,他们具有“吃苦耐劳,勤奋朴实、勇于开拓”的优秀品质,已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和肯定。
新闻来源: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4/07/03/20140703708114088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