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走进凉山 扶贫攻坚见成效

2017-08-30 15:18:15作者:wlnews 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数:

  
  中国青年网凉山8月22日电(通讯员 苏代钰 唐林 龚玲)凉山州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约有69万人成功脱贫。但目前仍有一大部分贫困人口处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入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状况以及贫困村民的现实困境,自7月30日开始,四川农业大学农研扶贫队志愿者走进凉山州会理县、雷波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
  
  问题各异 精准滴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调研小组带着问卷踏进尖山村,一路走访在田地间忙碌着的村民。
  
  经过几天的下乡调研,队员们发现该村贫困户偏多,致贫原因多样。或是家中劳动力早逝只剩两老,或是人多地少完全靠天吃饭,或是病人常年卧病需要耗费很多医药费。
  
  “以前也有扶贫政策,但是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扶贫效果不好。现在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和特殊贫困户实行差异化补助以及针对各家情况的帮扶措施,我们村的脱贫户越来越多啦”村长向志愿者说道。
  
  村里路边一间小小的白房子开着窗,“兴德小卖部”,这是尖山村唯一的小卖部,店主朱如海也是该村的精准扶贫户之一,朱如海热情的邀请志愿者进屋坐,一进去电视柜和椅子上“脱贫攻坚会理县政府办赠”就吸引了志愿者的注意。
  
  据朱德发介绍,由于多年前酒后发生事故导致他半边身体瘫痪,重活他也没法做,家中也从此失去了劳动力,根据他的情况村上帮助他开了一个小商店。
  
  “开这个商店很适合我的情况啊,卖点东西又不需要劳力,开这个商店再加上政府逢年过节还要给我送点东西我家的生活就不操心了。太感谢现在这个政策了,还想到我的特殊情况”朱德发向志愿者讲述着自己现今的生活。
  
  志愿者走访了该村多户精准扶贫户,每一户扶贫户门前都有精准扶贫帮扶责任卡,上面细致的记录了致贫原因、帮扶计划、责任人等信息,提到村里的精准扶贫情况村民都对这种“精准滴灌”式的帮扶赞不绝口。
  
  设施滞后 政策帮扶
  
  尖山村坐落在半山腰上,与外联系的道路只有土路,村民够买生产生活用品只能靠自家的摩托攀爬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运输。2016年政府出资为村中建设了水泥硬化道路,现已建成10.7公里,方便了四个村民小组的道路交通。
  
  “近几年来国家不仅帮我们建了进村的水泥路还帮助我们改善了村里的饮水管等基础设施,村里的情况确实得到了改善,我非常感谢国家的这些惠民政策。”村民李明说道。
  
  队员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不仅是尖山村,上村等地的道路交通在近一年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据政府部门介绍凉山州近一年实施了“交通大会战”,州到县三级以上公路全面畅通,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增加,改善了很大一部分村落的出行情况。
  
  除此之外,凉山地区的电力事业也取得了极大发展,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国家电网已经覆盖了调研的所有村落,并且据村民反映也很少有停电的情况出现。
  
  走访上村时,志愿者了解到,为了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国家针对凉山州的教育情况出台了“一村一幼”政策,在一个建制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提高启蒙教育普及情况。志愿者在上村调研期间,村上的幼儿园正在热火朝天的修建中,村民们都期盼着幼儿园早点建好。
  
  产业淘汰 特产起航
  
  “以前我们县矿产丰富的区就靠挖煤、卖矿、种水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前几年矿产也枯竭了、好多地方也遭遇了大旱天气,很多农民的生活都变得步履维艰,县上就引进了一些特色产业”会理县政府负责人朱贵向志愿者讲述着百姓的特色产业之路。
  
  志愿者了解到,会理县政府根据各个村镇的气候、地形、土壤情况因地制宜地向农户推广了花椒、马铃薯、烟草、石榴等作物。
  
  由于会理县很大一部分山区特别适合种植石榴,县政府在助力石榴产业的发展上下了大功夫,在向石榴种植户提供肥料补贴的同时更是紧锣密鼓地开展“授人以渔”的工作,在多个村镇开展了提升农民种植技术的农民夜校。不仅如此,为了提高会理石榴的知名度帮助农民打开销路,会理县政府先后在2009年、2012年、2016年开展盛大的石榴节活动。
  
  “有一些石榴种植大户年收入几十万,发展石榴产业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在石榴节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会理的名字,近几年会理的旅游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政府负责人朱贵说到。
  
  “种石榴收入比我以前种包谷赚的钱不晓得多好多了,人也要轻松得多,以前在这个半山腰上种包谷天干了灌水就要给我累死。以前我也看到有人在种石榴,但是也没挣啥子钱,那个石榴品质不行,现在我们有这个政府办的夜校培训给我们介绍病虫害啊套果啊那些技术,我们这个石榴的品质是越来越好啦!”村民孙乾笑着向志愿者讲述着。
  
  在和村民的交谈中志愿者也了解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村民也在积极地在思考着赶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拓宽石榴的销路。
  
  在这一个月的调研中,队员们不断地奔跑在“山上山下”,将从每家每户调研来的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部门,队长说道:“我们不怕辛苦,只希望通过我们这份小小的力量,使这里的老百姓能够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原文链接:http://sxx.m.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22_10566451.ht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