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石刻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美术雕刻工艺,因雕刻原料取石于江油市观雾山而得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清末明初,与广元白花石刻、灌县汉白玉小摆件并称为“四川三大石刻”。周敏老师正在雕刻一方山水画的砚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爽 摄
中国青年网绵阳8月10日电(通讯员 邓爽 苏学韬 任毅 )位于四川省西北面的江油市是大诗人李白的故里,在这里,发源并传承了一项民间美术雕刻工艺——雾山石刻。 7月27日,四川农业大学我们都是文化人三下乡文化调研团队来到江油,走进李白纪念馆,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记录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雾山石刻”,感受传统美术工艺的非遗之美。
雾山石刻的传承人邓国军老师正在接受“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成员的采访,为团队成员讲解雾山石刻的发展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爽 摄 一盏台灯,一个桌子,些许工具,石刻师傅在这略显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展现他们精湛的技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学韬 摄 “雕琢石刻的手法,一般有平、浮、圆、镂、线等手法。”邓国军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团队成员演示这些雕刻手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毅 摄 雾山石刻在雕刻时需要锤子、平口雕刀、圆口雕刀等工具,需要的工具较多。因为雾山石刻是全手工雕刻,所以雕刻时间较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这方砚台制作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毅 摄 “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队员正在观赏雾山石刻作品。据了解,这件作品是李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大砚台《蜀道难》。采访得知,该作品耗时两年多,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该作品将蜿蜒的河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耸立的树林,重峦叠嶂的山脉展现的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学韬 摄 “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队员正在拍摄雾山石刻作品,以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记录雾山石刻,完善《不可不知的非遗之美——四川》记录片,从而更好宣传和推广雾山石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爽 摄 《李白故里胜迹图》由邓文老师制作,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雾山石刻作品,展现了李白故里风光的壮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学韬 摄 “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成员同雾山石刻老师们合影留念。本次调研后,“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更加坚定了记录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决心,将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爽 摄
新闻来源:http://sxx.youth.cn/photo/201708/t20170810_10486328.ht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