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宗卓粼,中共党员,动物医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2021级本科生。本科期间主持科研兴趣项目1项,曾任大学生艺术团播音主持艺术团中心主要负责人、动物医学院辩论队队长、动检党支部支部委员等职;参与创立“青语·犇赴”二十大志愿宣讲团,曾任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语志愿者;曾获UC-DAVIS"One Health"同一健康学术交流会议优秀参会人员(全校仅3人),四川省第三届大学生乡村振兴网络主播大赛一等奖(全省仅1人),校级单项奖奖学金、校级优秀志愿者、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和表彰20余项。现已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专硕。

科研之路勇毅前行
冷案堆中砺数据之锋,实验日志里绽出的是耐得住寂寥困苦的毅力。
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宗卓粼默默耕耘,熬过无数个夜。从实验的晦涩到数据的明朗,每一步都有思考的沉淀。当腊月二十八的校园归于寂静,他依然在灯光下坚持。参与科研兴趣项目——变栖克雷伯菌噬菌体解聚酶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时,宗卓粼也因实验的反复失败有过情绪低谷。那段时间,一次次失败让他深感挫败。每当实验无果,他曾在路上边走边哭,感到无尽迷茫与绝望,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继续走下去。科研从来不是坦途,每一份成果都源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持。然而,老师、师兄的耐心指导和不断激励才让他渐渐走出了低谷。在姚学萍老师和曾严师兄的帮助下,宗卓粼逐渐明白了团队合作与互助的重要。实验占据了他无数休息日,而这些点滴经历最终化在简历上,变成了成长最有力的证明——始于主动学习,向外探索,成于团队托举。
思辨表达并肩同行
作为动物医学院辩论队队长和大学生艺术团播音主持团中心主要负责人,宗卓粼在两个不同领域找到了成长的共通点——思辨力与表达力的无缝对接。
辩论场上的逻辑交锋,让他学会如何从容地拆解问题、精准表达;主持台上的沉着与掌控,则赋予他调动全场,感染观众的能力。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宗卓粼深刻体会到,领导力的真谛不仅在于管理更在于服务与凝聚。无论是组织辩论赛,还是协调主持团的排练档期,他始终相信,真正的团队精神源于共同的目标感和彼此信任。正是这些活动,让宗卓粼结识了大学里最亲密的伙伴,他们都成了他青春里最珍贵的同行者。
面对“学生工作是否影响学习”的疑问,宗卓粼以行动证明:优秀不是取舍,而是学会平衡与高效。在他看来,学生工作不是学业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投资——它培养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韧性,恰恰是未来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志愿服务情系社会
他还深耕社会实践,以躬行磨砺锋芒。
在成都大运会期间,宗卓粼担任印度代表团随团志愿者,负责田径项目协调等工作。20余天的紧张服务中,他与运动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跨越了文化差异的藩篱。此外,作为学院代表,宗卓粼参加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我校动物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兽医学术会议"ONE HEALTH"。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拓宽了国际视野,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与跨文化交流的深远价值。
宗卓粼还参加了四川省第三届大学生乡村振兴电商网络主播大赛,助力地方农产品的推广与发展。大二至大三期间,宗卓粼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足迹遍布乡村振兴一线与国际运动赛事。谈及初衷,他坦言并非功利性追求,而是被“充实感”驱动——既然有机会,何不去尝试?宗卓粼用热忱拥抱大学中的每个可能,在多元探索中书写独特的成长篇章。
宗卓粼的大学生活,是一场自由的探索——在辩论场上纵横捭阖,在实验室里追寻真理的光芒,在社会实践中撒播热忱的种子。四年岁月如歌,宗卓粼深知,自己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四川农业大学这片沃土。未来的路上,宗卓粼希望自己依然怀抱开放的心态,尝试不同领域的挑战,力求在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收获更加丰盈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