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王小康,农学院农学专业2010级学生,曾任农学院学生会常务副主席,在校期间两度荣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已保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2010年9月,我来到了川农农学院的农学专业,这个从母校建立之初就一直跟随着她经历世事沉浮、岁月变迁的专业,这个诞生了两位院士,数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许许多多出色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迎新晚会上我听到了诗歌朗诵《我自豪,我是川农人》:在理工农医纷繁复杂的学科当中,我填报中国最广袤的土地、最众多的人口、最需要的农业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打动。后来得知这首诗是由农学专业的师兄,张强副校长所写。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农学人而感到自豪,并暗下决心,我必须加倍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农学专业光辉历史的传递者和创造者。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大学里最重要和最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大学还需要什么?以及我们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三个问题来回顾我的大学历程并为各位师弟师妹提一些建议。
什么是大学里最重要和最最重要的东西?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学习!过去半年里,我非常有幸与1999年浙江省高考状元,16岁上北大,26岁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的一名海归同住在一个宿舍。从他那里,我得知哈佛大学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就是那通宵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有人都让他们的青春在书本中激情地燃烧。发达国家如此,我们更应如此。最最重要的是从学习的过程中抽象,提炼和升华出的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你迅速适应一个对你来说全新的领域和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该领域的大部分知识,这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什么是学习?我大一的时候,颜济教授的一场讲座给了我答案:学习就是把这个领域的东西全部读完。这时候会有人反驳说这就是去学习那些陈旧的东西,我觉得,如果不是脑子有问题的人,当你读完全部的东西后,你的脑子肯定已经不会满足于那些陈旧的东西了。有了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还需要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我们常常需要面临新的领域,这些领域有可能是对你完全陌生的东西。在北大生科院实习的半年里,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这些文献很多都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大相径庭。这时候,一套自己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由为重要。
以上想法的形成,我经历了一个过程。大一上半学期,我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想去尝试,那时的我做过电脑销售员,当过家教,参加了学生会和多个社团,在大一就当了武术协会副会长,参加了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和研究生元旦晚会等多场大型晚会的武术表演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对这些失去了兴趣。当我在思考大学里什么最重要时,我觉得还是学习,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让人觉得没有用的东西。犹记得,大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需要复习的课本厚度达到了20厘米。为了弥补上半学期在成绩上的差距,我将自己陷入了疯狂的备考状态。某天凌晨两点半,当我走出自习室时,看到了灯火辉煌中的正在建设中的成都校区竟然是如此美丽,校园里依然有建筑工人继续在工地上奋斗,仰望天空,繁星璀璨,轻风拂面……此情此景,我觉得自己的青春在燃烧,我的大学没有白过。同时,我对成都校区的爱又加深了。
四年来,我始终如一,最终所有必修课成绩在142人规模的大专业里排名第一。大一学年,我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541、六级523)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在我校2012年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我成为了全院的最高分。在校期间,我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和校级“优秀团员”,且在2013年度的七一表彰中获评“优秀共产党员”。我先后荣获了2011年度“国家奖学金”和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并被评为四川农业大学2011-2012年度“优秀学生标兵”,这是我校学生的最高荣誉。
大学期间,我先后荣获第八届苏北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uccessful Participant”Prize、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农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二名等。仔细回想,过去四年里,对我弥足珍贵的是那些凌晨走出教室时看到的照亮校园的灯火,是那些我一遍又一遍仔细品读教科书,然后突然有所顿悟时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是那些深夜被大雨困在教学楼只能伫足听雨的宁静和走在雨夜里那些打湿我衣服的雨水。
我们的大学还需要什么?
那便是实践。实践可以帮助你培养你的交际能力,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应急能力,规划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当然对于一个人树立自信心也很有帮助。对于生物学科背景的专业,我觉得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锻炼,分别是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在科研实践方面,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主动走进实验室,学习基础的生理生化实验技术。在校期间,我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甘薯中粘液蛋白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效的研究》,参加了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玉米全基因组Aldo/KetoReductase基因家族分析》。大四期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钱伟强实验室完成了《MET18: a new regulator in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upstream of ROS1》的本科毕业论文。在北大实习期间,我非常幸运地筛选到了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去甲基化酶ROS1的上游调控因子,而且前期的一系列实验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这项研究几乎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课题组在同一时间完成,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于我扎实的基础和勤奋的科研态度,受到了导师的好评。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曾担任农学院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服务于我们学院热爱科创的同学们。我多次参加文体表演,曾与四川省唯一入选世博会联合国馆的“茶仙子”卿钰同台表演节目《听茶》,受到广泛好评。来自太极之乡的我,打得一套漂亮的太极拳,曾担任武术协会副会长和成都校区工会太极拳队教练,服务于广大太极爱好者。在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参加了“走进新津,服务三农”全国重点团队,通过努力,在实践结束后我被评为校级优秀个人。2013年6月,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由我校小麦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小麦族研讨会,志愿者工作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口语能力,还让我了解到了世界最前沿的小麦族科研进展。会议期间,我主动与世界小麦族泰斗颜济教授以及来自剑桥大学,加州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等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2014年1月,我代表学院和学校奔赴香港,参加“四川大学生香港行”交流活动,由于我扎实的生物学科背景,交流活动结束时受到了香港方面负责人的高度赞赏。正是由于我大学期间的综合发展,我荣获了2013年度的“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2013年7月,我从上千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并在三选一的高淘汰率下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推荐免试招生复试,并被录取为2014年直博生。同时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推免复试中,我也顺利地拿到了offer。
我们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首先,我们要培养一种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是一种你想改变消极现状的欲望;是一种当你身处荆棘丛生,放佛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困境中时,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是一种敢于向权威质疑,敢于向权势挑战,相信人人生而平等,坚信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念;是一种对世界一切真善美,对一切人类美好品德的信心。第二,要有一种凡事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实践的精神。大学里,我听到过很多人向我传播所谓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会抹杀我们创新的念头,让我们对很多我们想要去尝试的事情望而却步,我从来都不需要去相信过这些“经验”,很多事情当我们自己亲自去做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三,要有一种仰望天空的情怀,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祖国;你怎么样,祖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祖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祖国便不黑暗。
去年12月份,我在北大非常有幸得聆听了我校农学专业杰出校友,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龙漫远的进化基因组学课程,龙漫远教授的课程场场都是爆满,在北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龙漫远教授有极高的评价。我想四川农大农学专业有这么好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更优秀呢?
各位师弟师妹们,我唯一的害怕,就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大学教育不是在教你如何赚钱、如何考研、如何考公务员,而是在开发你的智慧,培养你的品德;不相信多媒体教室里的三尺讲堂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播着你终身受用的知识;不相信大学阶段我们对真理的追求依然需要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焚膏继晷;不相信我们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初的梦想依然可以实现;不相信分数,获奖,地位和名誉都比不上那一撇一捺大写的人……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未来,你们依然需要执着和不懈的努力。大学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精彩的,其它百分之八十是平淡的,但唯有通过那百分之八十的平淡,才能换回那百分之二十的精彩。在这里,我以“厚积薄发,止于至善”与大家共勉。我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四年里成为一个给父母带去欣慰,给朋友带去温暖,给学校带去骄傲,给社会带去正能量的人!
大学匆匆,四年来,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老师和同学,离不开学院和学校为我提供的宽广的平台,因此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满怀一颗感恩的心,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回报你们。祝福母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