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首页 成都校区首页 都江堰校区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双支计划推进会】双支计划大家谈

2014-09-26 09:13:35 作者:张喆 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成都校区 点击数:

  

 ——各层次入选最年轻者的感言

   
    编者按:“不限定职称,不限定学位”是双支计划申报的一大特点。每年申报时都有大批青年教师成功入围,起到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本组报道展示了2014年入选各层次最年轻者,以及双支计划对他们成长的帮助,表达了他们对双支计划的感言。
 

  李明洲:双支计划能鼓励大家做探索性较强的项目

  作为2013年学校科研“两大佳绩”“两大突破”的创造者之一,动科学院李明洲教授出现在了双支计划第二层次梯队,也是该梯队最年轻的入选者。

  回顾自己的科研成长历程,一直尊崇兴趣引领科研的李明洲对双支计划的作用极为肯定:“双支计划可以把老师从项目申请、结题等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鼓励大家做探索性较强的项目。”

  2012年,李明洲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猪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该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猪作为人类肥胖疾病研究理想模式动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其成果的获得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据当时统计,从2009年实施“双支计划”到李明洲发表该论文,李明洲所在的课题组共获得学校的前期资助达135万余元。

  籍由双支计划、科研奖励计划等营造出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更是让年轻人受益匪浅,李明洲就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2009年,李明洲主持的《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技术寻找特异性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miRNA及其靶mRNA》课题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年他刚留校工作一年,才29岁。仅仅4年后,他成功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遗传》上发表研究论文《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该期刊影响因子为35.2,创下我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之最。在李明洲看来,大环境好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出成果是迟早的。
 

\

  李地艳:双支计划就是沉甸甸的责任

  “双支计划是学校给予的特殊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全身心投入科研,充分利用科研经费,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李地艳表示。

  李地艳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位科研女强人在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读博,师从朱庆教授,在读博期间就爆发出超强的能量:主研或参与部省级科技项目9项,曾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累计超过30,单篇影响因子超过10。

  因为有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David Glenn Smith实验室从事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以及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张建之教授实验室从事生物信息学和动物遗传与进化的经历,2014年1月,李地艳以海外引进人才形式进入我校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工作,并幸运的加入到杨明耀教授的动物遗传与进化团队。她说自己在这个科研质量高、结构合理、高效的团队合作中,切身感受到了推进科研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各种益处。

  李地艳认为双支计划让她坚定了投身学术建设的信念。刚进入工作岗位,没有自己的项目,也没有经费来源,作为年轻老师,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2014年,因为前期不俗的科研成绩,她刚到校工作不久就幸运的入选了双支计划第三层次,获得了50万元的科研经费。“感谢双支计划为我们提供的资助以及良好的科研环境,使我们青年教师得以去浮躁之心,抑急功之利,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喧嚣所扰,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去勇攀科学高峰。”
 

\

  张中伟:双支计划对年轻人作用很大

  “没有双支计划,就没有我的SCI论文,也不会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环学院青年教师张中伟对双支计划的作用大加赞赏。

  2011年从川大博士毕业后,张中伟来到资环学院植物生理与遗传教研室工作。教研室新成立不久,能提供的科研平台支持力度并不大,依靠院长经费的几万块钱专项资金,张中伟艰难开始了科研之路。

  “学校双支计划的政策太好了。”2012年,凭借在博士阶段写的论文,张中伟顺利入选层次资助,获得了科研资助经费,这笔钱让他得以顺利启动实验,从此,科研工作渐入佳境。2013年,他顺利在《植物分子生物学》杂志发表一篇论文,SCI影响因子为4.15。2014年,他主持的《叶绿体单线态氧信号新元件及其光适应生理机制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科研需要经费的支持,年轻人的起点较低,申请课题、寻找项目都较为困难,双支计划对年轻人来说,作用很大,可以提供科研的启动资金,推动科研工作实现良性循环。不用分散精力为经费发愁,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张中伟说。今年,他顺利入选双支计划第四层次资助,也成为了第四层次最年轻的受资助者。


\

  刘贺贺:幸福地忙碌着

  “对于现在的我,唯一的感觉是就是每天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作为入选第五层次的最年轻者,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29岁的刘贺贺说,拿到科研启动经费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试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眼看着这些想法逐渐开花结果,自然奥秘在探索之中被逐渐开启,是何等的幸福。

  刘贺贺是“土生土长”的川农人,还在校读书期间就亲眼目睹了“双支计划”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老师们忙碌起来了,在讲台和实验室之间;学生们动手的机会多了,实践多了,视野也拓宽了。当每一个老师、学生行动起来的时候,学校的品牌越来越响了。“双支计划”犹如一架高功率的马达,给川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毕业时,刘贺贺毫不犹豫把简历投在母校,因为他明白,这样一个能够促成发展的平台,值得留下来,化作其中一员,付出自己的所有,在川农这个平台上,付出就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也许很多人在从学生时代过渡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之中,会迷惘,会感觉到不适。但是刘贺贺没有,因为他始终把“双支计划”的内容装在心里,并结合起来思考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因为只有把自己纳入到“双支计划”的层次中,才会使刚参加工作缺少经费的窘迫状态迎刃而解。

  相比许多同学工作后,因为没有经费工作停滞不前,刘贺贺努力在“双支计划”的体系中实现自己,也在圆着让付出化作川农发展微薄之力的心愿。在科研启动费的基础投入下,后来他又陆续拿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人事劳动保障厅回国留学人员择优项目。
 

\

  刘江:将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发展中

  “双支计划的实施为我校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了极佳的经济支撑和创业机会,已然成为川农大青年学者开启科研工作的‘第一桶金’,获得了校内外同仁的诸多赞誉。”作为入选第六层次最年轻者,农学院28岁的刘江说,双支计划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个人成长融入到了团队发展中。

  2013年9月,刘江毕业于日本Kyoto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获药学博士(Ph.D)学位。2013年10月,以引进人才受聘于我校农学院,在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展植物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研究。

  来自外校,所学专业与现在加入的团队并不完全匹配,如何融入团队一度成为最困扰刘江的事。“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所长应用到已有的团队、平台,为团队的发展服务,双支计划正好提供了途径。”刘江说,双支计划的实施不仅是对个人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将个人融入了团队,采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导向,使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人才在同一个学科平台展开工作,实现了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互补提升,有效提高了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和专业水准;同时,让弱势学科人才在优势团队发挥出了极大的科研潜力,各学科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均充满后劲。拿到层次资助后,刘江表示,将继续根据团队的研究指南开展工作。

 

Copyright © 2014 www.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