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乡村振兴工作大会精神的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是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领。意见包括12部分。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了当前“三农”的突出问题,指出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7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实现乡村的路径选择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四、发挥学校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学校长期高度重视和开展的成果推广与转化、精准扶贫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都是为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服务。今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年,我校在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已陆续开展。根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有8个学院参与,相继在19个市县(区)承担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工作,立项经费一千多万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分别发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四川省制定了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导则,确定了“1+1+5+N”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1”是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是县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5”指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具体深化和落实,同时各县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实际需要;“N”指各类年度实施方案,以及重点镇(特色镇)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村(特色村)建设规划等。
农发院作为学校社会服务的组织协调部门,一是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深入贯彻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有要求上来;二是进一步与地方政府对接,发挥学校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指导;三是积极组织、协调和服务好全校师生参与到地方的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