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学校在成都校区举行了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推动改革创新、提升培养质量”主题,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仔细学习领会了会议相关文件精神之后,全校专家学者深受启发,纷纷就怎样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建言献策。
“仅有制度和规定还远远不够”,风景园林学院党委书记陈从楷认为,“接下来任务很重,如何抓好落实,如何让会上发布的《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落实落地落小,通过制度杠杆撬动学校更多资源、中层单位更多工作、教师更多精力投入本科教学,从而真正全面提升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雪松建议在专业和特色建设方面,优化专业设施,加大物资和人力,硬专业应由学校统筹推进专业认证,并以专业认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学校的选修课按专业模块设置。在设施建设方面,要补充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指标,优化教学质量,攻克师资,解决困难,考虑匹配校外资源。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薇谈到,提高教学质量是不是有效,需要有一个测量的方法。有进一步好判断的、定量的、定性的测量标准,老师们会更加清晰。还应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评价标准的不同。好的课程建设需要一个强力团队,这些团队可由一些高层次的老师带队,同时需要一些进行实践的校外老师。老师们还应该走出去,参加高质量的研讨会、教研活动,在研讨会中看到差距,听一些名师课堂,在学术、教学等领域借鉴吸收,开阔眼界。
“《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既有高屋建瓴的行动指导方案,也有细致具体的操作方法。”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系主任蒲至恩谈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年申报了国家一流专业,我们将密切结合学校相关计划,强力推进本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另外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希望学校积极拓宽育人形式;在新农科背景下,加强农信、农工、农文和农理的师资融合和培训。
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副主任孙飞达谈到,制度是一个风向标,是一个指挥棒。希望学校在制度、政策各方面更重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本科教学是学科的根基,需要两者同向发展、互相促进。希望学校加大对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园艺学院园艺系副主任罗娅认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实施学生为本,成果导向的课程改革,搭建平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组织与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同样以成果导向的方式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艺,最终反馈于课堂。学校发布《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是对从事教学老师的鼓励、支持与肯定,在这个计划的支持下,学校势必会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土木工程学院魏召兰认为:“一流课程不是花半个月、一个月写资料就能搞定,它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重构,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再造。一流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学习、成效为中心,让学生能主动‘觅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可采取‘大班课堂+小班研讨’这种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翻转课堂,如‘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师导生演、平行互动、生问生答、边做边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