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扬楫】刘航:决心如磐,前行不辍

2023-12-13 10:45:16作者:刘航 审稿:江千涛 来源:小麦所 点击数:

  

人物简介:刘航,四川宜宾人,小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马建教授。硕博期间,累计发表SCI文章10篇,其中一作(含共一)8篇,CSCD文章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协助指导本科兴趣项目和国家创新项目各1项,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实验论文共3人,参与国家和省级项目3项。202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连续三年获得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或奖励。

努力攀登,矢志奋斗

从2018年进入小麦研究所读研究生开始,在科研的道路上,刘航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探索。她清楚记得,刚开始踏入科研领域时,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她只能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文献中汲取养分。那些看似琐碎的实验操作,对于她来说却是一次次磨砺和锻炼。她始终坚信,“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多花时间,多下功夫。”这是导师马建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遵照老师“专注、专业、专心”的要求,刘航在科研的道路上,投入了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她也与时俱进,紧跟领域前沿。正是在马建教授的悉心教导下,还有团队师兄师姐的熏陶下,她立志要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在科研路上攀登。

研究生生活单调而繁忙,尤其是在农学专业。除了室内实验,田间试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每年10月份开始进行小麦播种,一直持续到次年五月中旬。在这期间,需要进行无数次的杂交、挂牌取样和性状调查等工作。收获后,还要对种子进行分类和籽粒性状的调查。另外,温室中一年四季都在种植小麦。在这个过程中,同门之间的齐心协力不可或缺。团队里,硕士和博士都面对几乎一样严格的要求,每周、每天都要求有最低学习时长。从硕士生到博士生,经过六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刘航的科研经验日积月累。

深入科研的旅程中,刘航逐渐深入体悟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她投身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工作,再通过反复的试验和推理来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

科研路上挫折和困难时常会找上门,实验结果可能出乎意料,理论推导可能有瑕疵。刘航一样经历过很多低谷期。在投稿的时候,她曾艰难挨过了一篇文章被拒4次,返修3次的煎熬。“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训,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学会总结经验,改进实验设计,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期间,是导师马建教授不断鼓励她,还不厌其烦地帮助她修改文章、选择投稿期刊,使她重拾信心,继续前行。最后幸运的是,文章被顺利接收。想起这些过往经历,她的心得是“只有不断积累和突破,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有所斩获。”

科研路上,刘航还努力积极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交流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校期间,她参加学术会议至少4次,投递摘要和墙报4篇,参加第十五届长三角作物学博士生论坛作学术报告并获一等奖。

“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刘航很清楚。在川农大的六年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奇迹的旅程,未来,她愿意坚定地继续走下去。她深信在这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上,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追逐,终能够让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灿烂。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学校2024年度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
    学校2024年度党
  • 学校2024年度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
    学校2024年度党
  • 【优秀学生标兵】吴娜:“笨鸟”的华丽蜕变
    【优秀学生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