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记】吴康杰:奋楫扬帆 圆梦北大

2022-05-05 16:29:31作者:邓秋红 审:王中成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点击数:

  

人物简介:吴康杰,系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学院AIOT硬件工作室成员。曾获校级“优秀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校级科研兴趣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项,以第二、第四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加专业竞赛,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互联网+”暨“发现杯”区域赛三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西南赛区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心怀热忱,永不止步

三月的最后一天,吴康杰终于收到期盼已久的北京大学研究生拟录取通知书,感到既兴奋又平静。回望大学四年时光,他一路坦然、一路随心,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收获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吴康杰形容自己像是一个喜欢在田间悠闲漫步、随手撒下种子的幸运“农夫”。他撒下过很多很多粒“种子”,其中一部分意外地生根发芽,最终回馈一大片“麦田”。在他看来,大学期间取得的一些小小的成绩是低垂的麦穗,看似饱满,其实要不了多久就会落下,但是只要持续播种,就会有新的麦穗出现;即使一颗麦穗也没有,他也很开心,因为一直在田间自由地行走,没有停下。他始终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取得了多少成绩,而是一直在前进,一直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记得大一刚入学,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不同于高中时期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到了大学,一切都从零开始,身边也再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感到非常迷茫的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选择尝试,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他在学生部门任职干事,报名各种二课活动,参加校外诸如侦探大赛之类的趣玩比赛,做志愿公益奉献爱心……大一这一年,他做了很多事情,把课堂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把初入大学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学习目标的呢?那还得从大二参加学校物联网大赛获得电工专项三等奖,并以此为契机加入学院AIOT硬件工作室说起。从加入工作室那天起,他的大学生活便翻开了崭新的一个篇章。在那里,他认识了许多专业技术过硬的师兄师姐,有了更多时间近距离接触、请教专业老师,也结交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由此开启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白+黑”奋进之路。工作室实行每周例会制度,指导老师和同学会就研究项目进行交流探讨,这让吴康杰逐渐对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学到了很多软硬件以及人工智能AI相关的理论知识,也通过参加、协助各类研究项目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披星戴月,脚踏实地

那时候,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30十教关门,只要没课的时间,吴康杰都将自己泡在实验室中,或专注课本学习,或拓展课外知识,或打磨竞赛项目……他不仅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逐渐从最初的专业“小白”修炼成为师弟师妹眼中的“大佬”,在专业竞赛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先后斩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区域赛三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西南赛区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行业内多个重量级奖项。

然而,“大佬”的专业晋升之路并非一路坦途,也曾经历失败和挫折,也需要百折不挠、勤修苦练。

有一次参加一个比较简单的竞赛,在那之前他已经获得了一些更高难度与级别的竞赛奖项,因此对那场赛事信心满满。等到看见竞赛题目,更是胜券在握地判定那些都是很简单的基础题。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他最后取得的成绩“惨不忍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分析那次比赛失利的原因,吴康杰认为是由于平常光顾着挑战高难度,却把基础知识给遗忘忽视了。从那之后,他就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再也不敢骄傲自满了。在学业课程上,他勤奋刻苦钻研,许多专业核心课程,比如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都取得了90以上的高分成绩。为了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靠,他还主动担任了学院《Python语言》课程助教,辅助老师开展教学活动,解答学生疑问,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自己使用编程工具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对于科学研究,吴康杰更是尝试过非常多的方向,RPG、护网、全栈开发、ACM、数据分析……他将了解到的方向都摸索尝试了一遍,经过几年的探索,最终确定将“深度学习的应用”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初进工作室,他就作为负责人申报了一项校级科研兴趣计划项目。该项目是基于智慧农业中具有学习现象的随机过程建模和深度学习应用研究,主要通过实现对小麦种子萌动露白时期的监测以更智能化地进行育种工作。他带队完成了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查阅资料独立进行项目框架的搭建与模型训练,然后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可视化。项目最终得到多位评审老师的肯定并顺利结题。这次科研经历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后来,他又协助开展一项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小麦生长数据持续采集与形态分析系统”,在项目中主要负责数据处理、代码调试与模型训练,实现了小麦常见病虫害识别、小麦不同生长时期识别、小麦形态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等。除了自身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外,他还经常在课题组内辅助进行科研实验,同时为学院其他工作室编写各类脚本插件和工具软件,协助进行代码调试,不仅有效推进了其他工作室的多个科研项目进程,也让自己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扩展。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让他后来获得一次机会,可以作为核心成员深入参与另一科研项目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提高了自己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进一步熟悉了科研项目的整体流程,夯实了代码实践基础,实际参与了科研论文撰写,并初步掌握了科研实验的具体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科研能力。就这样,他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科学研究上勤耕不辍,不仅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的近2000余支队伍同台竞技取得专业竞赛奖项的突破,并且以第二、第四作者身份成功发表两篇SCI收录论文,更是在勇攀知识高峰的过程中坚定了读研深造的决心。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为了追逐梦想,成功考取理想高校的研究生,吴康杰坚持每天学习12个小时,持续了几个月。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封闭学习,到了最后两个月,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变得浮躁起来,每天控制不住地“摸鱼”,也感到越来越焦虑。于是,他努力调试考研心态,及时降低自我期望,甚至彻底做好“二战”的思想准备。从那之后,尽管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依旧不高,但是却无比放松,最后他如愿拿到了北京大学复试的“门票”。他认为考研成功的“秘籍”在于好的心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平时的日积月累。他曾自信地表示,“只要我能进复试,我便能上。”这种自信和底气大抵便来源于大学四年那些从不曾虚度的光阴和岁月。

谈到学习经验,在他看来,学习、竞赛、科研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学习打下知识体系的底层基础,竞赛磨砺从理论到实践的专业技能,科研则突破固有体系实现创新促进新知。系统地看待它们,它们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至于时间的分配,他建议不妨给自己的各种事项多设一些最后期限,“毕竟紧迫感会推着进度往前走。”此外,他认为大学生涯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害怕犯错,不要担心失败,要勇敢地去尝试,去体验,去经历,去广泛地接触一切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一旦找到便要在那里扎下根来。三分钟的热度就会有三分钟的收获,如果一直努力很难,那就在无数个微小的瞬间去努力。

知识之海浩瀚无垠,对于未来,吴康杰渴望将先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追求创新,以多层次、宽领域的知识融合,向着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边缘不断迈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