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谢骁健,男,中共党员,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2018级本科生,曾任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驻班党员、小班学习委员等职务,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第七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等多项荣誉奖励。现已推免至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A+学科土壤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谢骁健将每一件没有尝试过的经历视为一堵墙,从迷茫到无限可能,他督促着自己不断向前探索,打破一道道桎梏,一步步前进,终于觅得了那个优秀、自信、无畏的自己。
“好问”少年勇夺优异
初入大学的谢骁健深知大学是个新的起点,他想要同曾经那个上台发言总会紧张地哆哆嗦嗦,凡事只求完成就好的自己告别,力求全面发展。但“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坚持了整整三年。
“我觉得自己要比其他人‘笨’,所以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自大一起,谢骁健养成了“笨鸟先飞入早林”的习惯,坚持早上6点半起床,天还没亮就到教室,在第二排的“专属位置”坐下,回顾课本的知识。每天坚持学习8小时以上,因此他大多数的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度过。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学习,谢骁健的专业成绩是全班第18名,他有一些气馁,对自己能不能做到更好感到不自信。
“要感谢身边的朋友和老师,给予长久的关心和鼓励。每当我陷入迷茫,老师都会耐心开导,坚定我的学习目标。这让我感受到身后有无数力量鼓励着我继续向前。”一次次不断的尝试、勇敢提问,让谢骁健在老师与朋友们的帮助下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挡在他面前的困难在一点点的被解决。
“一个人埋头苦学远不比团队学习效率高。”谢骁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组建自己的学习小队。相比以前在傍晚孤身回到寝室,身边多了共同学习的朋友,平日谈笑间穿插一些新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交流讨论学习上的难点,期末分享学习资料,在艰苦的复习时期互相加油鼓劲。从这时开始,谢骁健成绩开始一点点稳步提高。“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最终获得了同专业第三的优异成绩。
“负责”主席全面成长
始于热情,久于责任。对谢骁健而言,学生工作无疑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大一加入水利水电学院学习学术部开始,欢快温暖的氛围与师兄师姐们的体贴关怀让谢骁健对部门感情愈加深厚。“我感觉我找到了正确的组织”,不仅如此,部门工作的历练与师兄师姐们树立的优秀榜样都不断培养着谢骁健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
除了日常的学习,谢骁健更多的时间便是参与学生工作。大一时不论是骑着三轮车搬运活动用品,还是暴雨天气熬夜前往活动现场布置场地,对他来说身体上的疲惫感远远不及身心充实的愉快。他喜欢上了“工作+学习”的生活状态,充实而又快乐。服务同学,他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开玩笑地说,我好像骑了三年的三轮车,”他笑说,“一次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一次次部门同学的团结合作,一次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学生工作。”
凭借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与细致真诚的服务态度,谢骁健大三时担任了水利水电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无论是学习、学生工作,还是科研、实践,这些充实的日程,像是一个个齿轮环环转动,推着谢骁健持续向前。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谢骁健在工作之余会倍加珍惜每一点学习的时间,每一次的学习也会更加投入。有时忙完工作已经九点了,他也会找一个地方去学习,保证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无论是十教教室、图书馆还是寝室自习室,总能找到他深夜认真学习的身影。就这样,谢骁健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提升了自身的时间规划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工作反而成为了促进他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也是使得他学业成绩稳步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在他任职执行主席的一年间,水利水电学院学生会受到师生广泛好评,满意度测评上升8个百分点,而且还以三校区票数第一的成绩获评年度优秀学生会。这不仅仅是对他三年学生工作充分的肯定,更是他全面成长的最好见证。
“有志”少年砥砺前行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早在大二,谢骁健便通过百余篇的文献阅读,选定了InVEST生态模型研究并顺利成立校级科研项目。
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出于对软件使用的好奇与热爱,他对ArcGIS软件深度自学。有时为了处理好一项数据,他会试着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步骤,一次次去模拟,直到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才罢休,经常一做就是一整天。在扎实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拟合后,谢骁健带领团队成功模拟出研究区空间水塘水源涵养的不同贡献率,完美结题。
而他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谢骁健中途也曾否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度陷入迷茫。在导师马菁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下决心将此前准备的课题推翻重新实验。重新查阅更多文献、重新开始选择模拟研究区,在历经近百次的模拟,处理了上万份生态数据之后,顺利完成了山区流域36年间的水源供给情况的制图分析。
科研实践的锻炼也更加坚定了谢骁健深造读研的决心。保持成绩一直稳步提升,他在大三下期就有了全力冲刺推免的打算。推免是一个漫长焦虑的过程,三年的努力坚持后,还有最后四个月的冲刺准备。在大三下的期末考试阶段,谢晓健一边准备密集的专业考试,一边面对接踵而至的夏令营通知。
为了全力冲刺最后关键的夏令营考核,谢骁健还进行了十几天的高强度学习:短时间内重新学习一遍《水文学》《土壤学》等专业知识,每天坚持早起去老板山练习口语发音,积极准备英文面试,一次又一次进行模拟答辩。在中科院山地所的考核答辩中,当老师们问他如何理解在四川进行生态补偿研究?谢骁健便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为老师们介绍了InVEST模型可以应用于水源涵养、碳氮固定、生境质量等方向,并结合西南地区多山区的特点,进行山区生态系统的讨论。他自信而充分的答案获得了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紧张焦虑没有压垮谢骁健,他不但成功稳住了专业课成绩,还顺利拿到了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的等多所高校院所的夏令营录取通知。
选择山地科学,谢骁健有自己的想法:“在暑假参加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期间,参观了他们的重点实验室;听取了多场学术讲座;与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同学交流经验;还前往康定贡嘎山参与了为期两天的野外科考,认识垂直带谱,探索山地科学;同时大学期间参与的科研——InVEST生态模型研究也与山地科学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都让我对山地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出于三年如一日对于科研的认真和执着,扎实的知识技能让谢骁健在与意向导师进行面谈时也能自信十足地侃侃而谈,这让导师对他的山区流域研究很是感兴趣,这为他顺利推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更加坚定了他进一步深造的信心。
三年前,谢骁健迈出了第一步,一步步成长为如今优秀的自己;三年后,他将再次背上行囊,无惧前路坎坷,踏上新的征途。“感谢学校和学院三年的培养以及提供给我的机会;感谢那个不断努力坚持、不断试错、不断寻找方向的自己,纵使前往新的旅途,我也将继续坚守初心,做砥砺前行的川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