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往讲台上一站,眼神中透露出的认真执着,让你觉得不学好就对不起她。”土地资源管理研二学生杨宇说。“认真”、“负责”是所有熟悉政法学院高淑桃老师的人对她的评价。这位每年承担教学任务学时数均在600学时左右,先后承担了10余门课教学任务的女教师,用行动无声地诠释着自己对于师德的理解,更以身作则教会了学生什么叫兢兢业业,什么叫追求卓越,什么叫淡定自如。
爱接新课的高老师
要彻底弄清高淑桃老师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似乎从她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寻找平衡。
1988年,高淑桃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毕业,分配在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令她没想到的是,当时马列主义教研室缺人,她被组织“相中”安排其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不是高淑桃老师当时的兴趣所在,回想起当年被录取到自己喜欢的经济专业时那种喜悦劲儿,她觉得万分难受,“就这样放弃专业了吗?”她无数次地问自己。可是拒绝的话,她实在说不出口。“当时马列主义教研室的领导聂泽京老师对我太好了,我报到的第一天,他亲自领我到各个部门,向同志们介绍我,当时一起来的年轻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她害怕讲不好课,聂老师鼓励她:“大胆地讲,即使被学生赶下讲台也不要紧。”
这沉甸甸的信任让高淑桃老师下定决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其实经济学和政治学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政治学越了解,更促进我深入理解经济学专业知识。”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不但没有让她失去所爱的专业,反而带给她更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她多年奉献的结果。学校在从单一的农学院校转型为多学科大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成为一个阻碍发展的瓶颈,新专业多新课多,有的老师不愿意接新课,因为接新课需要从头备课,意味着工作量成倍增加,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而上熟悉的课,课程内容有章可循,花的时间当然少得多。谁会没事找事做?可是,高老师却是个例外,凡是教研室其他教师不愿承担的新课,高老师都欣然承担起来。
她前后上了十几门课,除了《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公共课外,还有《金融学》、《商业经济》、《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广告经营与管理》等经济类专业课。
上新课对于别人是负担,对于高淑桃老师,却是一种快乐:“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学习。不断地上新课,可以促使我不断地学习,然后再与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分享知识的快乐”。
只要学校学院有需要,高淑桃老师就会毅然抗起重任。难怪政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禧评价她:“服从组织安排,始终把学院的发展放在首位。”
追求卓越的高老师
要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活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漫无边际的吹牛,结果什么都没学到,一种是一本正经的念书,让学生昏昏欲睡。可是对于高淑桃老师来说,政治课就是和学生智慧的碰撞,是一种学术探讨的平台。
从经济学到政治课的跨越让高老师能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她把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的知识,与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教学体现出鲜明的“高式”特色——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深具学术性而在师生中广为流传。
“她能把一个问题讲透,让你真正理解,心悦诚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二学生刘付兵还记得有一次,大家一起探讨民主问题。高老师就讲历史:“过去毛泽东一句‘你办事我放心’就把华国峰推向了领导岗位,而现在却是人大选举,差额投票,哪个更民主?”然后她才开始讲道理: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民主才几十年的历史,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知道一切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大家一下子就释然了。
“高老师知识面特别广,讲起东西来旁征博引,驾轻就熟,而且她逻辑性强,你不会觉得她是在进行政治思想灌输,而是以一种学术性的态度来探讨问题。”刘付兵说。
“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不一样,80、90年代把教材上的东西搞清楚就可以了,现在信息量大,学生接受新信息的速度快,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这些要求,高淑桃要求自己每天必看新闻,以便在课堂中结合时事深入分析问题,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头天的新闻,第二天就会被她带入课堂,“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这就是政治思想课,把最鲜活的东西带到课堂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政治不枯燥,政治很有趣,这是高淑桃老师给同学的影响。有一个农学成教专业姓陈的女孩,对政治经济学一点也不感兴趣,可是在听了高老师讲课之后,她突然兴趣大增,表示想考研。高老师欣然为她指定了政治辅导书,并告诉她不懂就来找自己。这名女生后来成功考上我校2003级农学研究生。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一旦接受某个工作,就要做到让别人挑不出毛病。”在20年的教学工作中,高老师把备好每堂课、上好每堂课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事和专家的好评。在近几年学生评教中,学生的满意度均在97%以上。2005年,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张祖夔在听了她上课之后,高度评价她:上课富有激情、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知识面广。
得失淡然的高老师
一个星期24节课,带了9个研究生,还是一个新生班班主任,“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先生心疼地埋怨她。可是对于高老师来说,忙碌已成为一种习惯,真要让她闲下来她说自己简直会手足无措。
高淑桃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20年来,学校一级党校、二级党校的党课讲坛上总活跃着她的身影。休息时间,她还欣然接受校内外单位的邀请,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七大精神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势报告的专题辅导。同时,高老师还受邀为学生“农业经济研究会”、“求是协会”提供指导,为协会同学解答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高老师就像一个发光体,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知与更多人分享。
工作太忙,高老师只有把属于私人的时间压缩再压缩。别人打麻将、做美容的时候,高老师在查阅资料;别人在陪家人孩子的时候,高老师在认真备课。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家里很多事情都甩手交给了先生。“多亏了先生全力支持,我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作为一个女人,她知道家的重要,所以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再忙她也要抽时间辅导学习,可是陪孩子玩的时间就少之又少,那时每每听到孩子撒娇:“妈妈,你多陪陪我嘛!”高淑桃就觉得自己很狠心。
“最忙的时候在2002年。”一周上32节课,一天就是6节多,她的嗓子从此嘶哑,这对于从小就爱好唱歌的文艺积极分子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还特意帮我点了一首《青藏高原》让我去秀一把,我说不行了,再也不是当年的嗓子了。”
高淑桃的不少大学同学都到银行、证券公司工作,年收入30-40万的都有,可是高老师对这些看得很淡:“我对生活要求不高,能吃饭就够了。”相对来说,她更看重受社会声誉“在同学中我是最早评为副教授的,同学们对我很尊敬,很羡慕我。”让杨宇特别惊讶的是,高老师用的一款式样古老的黑屏手机,“高老师对物质追求很淡,她的人生境界已经超过普通人。”杨宇说,“高老师总是笑咪咪的,好像什么事到她那里都能解决,她以自身的行为教会我们执着坚毅,沉着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