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刘益平的十年科研路

2010-02-24 15:55:26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他两年里发了12篇SCI收录论文,其总体影响因子超过20,他的一篇文章曾经连改30余稿,连投2年才被刊用——
  
  
  十年磨一剑
  刘益平的十年科研路
  
  
  如果把2006年看作一个分水岭的话,我们可以把动科学院刘益平老师的状况简单地概括为两极,这两级的一边是阴霾,一边是阳光。
  这阴霾从1998年便埋下伏笔,到2001年略微成型,而2003-2004年则是他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刻。
  1998年,刘益平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即攻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方向博士,师从曾凡同、邱祥聘。但当时我校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他被送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去做博士论文。
  在昆明动物所开放实验室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生们聚在一起做实验,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思维和灵感的火花,刘益平很喜欢这种平静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如果不是朋友的一次无心之举,这种平静也许一直会持续到他毕业。
  2001年,一位朋友在NCBI查阅发表过的文章时,突然发现四川农大动物遗传育种方面SCI论文一篇都没有,朋友打趣刘益平:你常说你们学校动物遗传育种方面厉害,怎么一篇SCI都没有?无心的玩笑之举,深深地刺激了刘益平。年青的他不服气,正好当时自己的实验论文做得不错,他当即对朋友说:“我就要发表一篇好的!”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刘益平可不愿意只是口头说说而已,他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实验,更为考究地写论文。多少个日夜的操劳与辛苦终于见到成效。2002年5月,凝结几年心血的关于鸡的起源进化研究的博士论文出炉,文章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测定分析了家鸡起源问题,解决了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红色原鸡单起源和多起源问题进行,把鸡的起源研究推向深入。
  这篇论文获得指导他的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亚平的高度评价,这位后来37岁便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对刘益平的研究结果感到非常兴奋,他安排其他学生大量补充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仔细修改论文,还请法国、葡萄牙等外国科学家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希望能把研究结果在一个高级别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一改就是整整三年,前后修改了30余稿,文章中好多句子刘益平几乎都快能背诵了,这种高标准精益求精的修改有效提高了他用英语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2004年文章终于改定时,刘益平长长舒了一口气,这几年他实在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2002年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学校,由于年轻没有什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没得,专业课少,课也没得上,文章也没得发,真是相当沮丧。”以前的同学到企业工作,职务几经升迁,工资是他的几倍,“1998年我每个月领的工资是444元,在扣除房租水电后只有300多了,记忆太深刻了。”生活的艰辛对刘益平来说,还能克服,几年前,他选择继续攻读学位投身学术生活就是因为爱好和兴趣。让他情绪低迷的是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是并没有看到任何成效,此刻的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2003年,刘益平被学校派到荷兰万豪学院(VanHallInstitute)交流学习。在这里,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学生畅谈,眼界的拓宽让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基础研究的未来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态度逐渐坚定而明确起来:做科研很难,所以搞科研的人必须要沉得下心来,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就在此刻,他所在的家禽学科团队积极发挥合作精神,充分挖掘资深专家、年轻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各自的优势:专家提供研究经费,研究生、年轻科研人员大量做实验,将实验结果提炼成有价值的论文。整合力量搞科研,刘益平认为这种方式对于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他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做实验、写论文工作中。2003年到2006年他撰写了9篇论文,尽管开始投出去的那篇博士毕业论文,屡屡收到“拒绝”回执,刘益平一点也不气馁。
  2006年,阴霾悄然离去,仿佛终于被刘益平潜心科研的决心所撼动。
  2006年,他的两篇文章同时发表在国际研究动物分子系统进化方面最高级别的杂志——美国MPE杂志第一期,一篇是他那2002年就做好的博士论文《Multiplematernaloriginsofchickens:OutoftheAsianjungles》。另一篇是他2005年写的文章《GeneticdiversityandoriginofChinesecattlerevealedbymtDNAD-loopsequencevariation》,这两篇文章在被接受发表以及网络版刊登出来时,该杂志2004年的影响因子达到4.213,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在MPE上同期刊登,这在该杂志极其少见。
  十年的积累,一旦寻找到突破口,立刻显现出一种井喷的气势。
  2006年-2008年,短短两年间,刘益平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2篇,其影响因子总和超过20,由于团队协作良好的氛围,整个学科发表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类似的研究机构不时送论文来校评审,学科博导朱庆教授被选为世界家禽协会理事。
  如果把2006年看作一个分界线的话,刘益平自己认为前面十年是积累期,后面两年是收获期。“搞科研起码有2-3年的周期,不能急功近利。”
  十年磨一剑,我们在赞赏剑刃如霜、锋利无比时,也不能忽略此前那日复一日枯燥的打磨过程。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