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璀璨耀全川——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报告(四)

2010-02-25 17:48:04作者:记者 周琨 王永 来源:《雅安日报》,2000年6月13日,第1版 点击数:

  
        像文心田教授这样,当祖国的需要与自己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服从学校要求回国的,还有朱庆、吴登俊等老师。
  学校副校长任正隆1988年在德国提前获得博士学位后,响应学校号召,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携妻带子回到学校。而像郭万柱、叶华智、文成敬、李学伟、曾宪垠、牛应泽等教师,却是多次出国,又多次按期回国。他们想的,是尽快把学到的先进科技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祖国、服务于自己的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川农大共派出各类出国人员338人次,其中279人次回国,回归率达83%,且多数回到了学校。这除了国家鼓励回国的宽松政策和环境,更为主要的是深埋在他们心底的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追求。
  “川农大可以没有我,但我不能离开川农大。”学校自己培养的博士、副校长郑有良教授的这句名言,可以说代表了许多教师的心声。
  有这种精神的支撑,像吴月良教授那样敬业的事例也就不在少数。
  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吴教授,前些年一直工作到68岁才离开工作岗位,由于年轻教师还不能独挑大梁,所以又继续返聘。就在这个时期,他得了肺癌,在省医院做了手术后回到学校,仍抱病坚持把研究生叫到宿舍去当面指导。当校领导去看他时,工作了一生的老教师、朴素的家庭和忘我工作的情景,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今年“5•1”过后,当吴教授病情有些转移需要把他再送成都医治时,老人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党费,第二件事就是把研究生刚考试的试卷装在包里……
  在应用性高校中,从事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奉献的更多一些。由于不在主干学科上,他们要取得更多的直接的科研成果的机会相对要少一些。但像马恒东这样的年轻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他对自己教的课程采取了许多办法、许多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去年,他因此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隆生”奖教金的特等奖。
  艰苦奋斗争创一流
  农业科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具有地域性、长周期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加之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取得一流成绩,其难度可想而知。
  心系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川农大人,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把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使农民致富作为自己最大追求和精神上的最大满足,而把经济回报及个人所得看得很轻,在农业科教园地辛勤耕耘,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创业者之歌。
  学校首任院长、著名水稻专家杨开渠教授,早年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在我国水稻科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建国初期,他曾用盆子和布控制光照来做实验,掌握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农村,常常顶烈日、冒严寒,骑着自行车四处收集材料,深入到二郎山、宝兴等高寒山区开展调查研究,为学校留下了水稻研究的累累硕果。他的那种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川农大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教授首创的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率先探索成功杂交稻高产育种新途径—亚种间重穗性杂交稻,为杂交水稻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