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6月6日开始推出的“川农大精神”系列报道,在我省各级学校引起强烈反响。
继6月13日省教育工会组织各高校工会负责人到川农大后,6月15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马晓蓉又率本校16位干部前往川农大学习“川农大精神”。同时,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地的学校干部、教师也纷纷给本报编辑部写信或打电话,畅谈学习“川农大精神”的体会。成都气象学院副教授李国平说,“川农大精神”给我启发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是川农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感动;其二是川农大教师们在搞科研过程中的“传、帮、带”精神,我们应该学习。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王朝全认为,西部大开发光靠几句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来支撑,必须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思想,“川农大精神”正是这个精神的具体体现。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川农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化作自己的行动。攀枝花矿务局三中副校长赵志刚说,攀枝花的历史与川农大的历史有着相似之处,六十年代初,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攀枝花,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说明“川农大精神”是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各行各业尤其是各级学校都要学好“川农大精神”。攀钢第十六小学校长杜跃进表示,我们要把学习“川农大精神”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川农大精神”在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