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的召唤——四川农业大学85%留学人员归国纪实

2010-02-26 15:03:33作者:记者:侯建刚 来源:《中国妇女报》,2002年4月24日,第1-2版 点击数: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一组公民道德先进典型。他们是坚持用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使一代又一代的留学人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如期返较,报效祖国的四川农业大学;坚持以家庭为载体,广泛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促进了农村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山东莱芜市;以诚信为本,守法经营且乐于助人,经常慷慨解囊帮助困难人群和贫困学生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个体工商户铁兆义等。正是这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当一个游子在异乡游荡漂泊的时候,只有母亲的召唤能够使他立即还乡。当一个学子在国外求学研究的时候,只有祖国母亲的召唤能够使他启程回国。
  四川农业大学地处川西一隅,距省会成都市150多公里。这些年来,在交通不太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工作和研究环境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四川农业大学先后公派出国的388人次的各类留学人员,有85%的人学成后如期而归!
  留学人员的大量回校,不仅使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和稳步的提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作出了有效的积淀和完美的诠释。
  四川农业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培养出各类人才3万余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捷报频传,共取得45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达320多项,教师人均0.6项。其中水稻、小麦研究分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玉米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迄今为止,四川省共颁发了6个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中就有3个出自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还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20年来,已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科技成果300多项,已累计约8000万元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创造了300多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所远离繁华都市的农业大学,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使一个个、一批批留学人员学成后络绎归来?
  一所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并不优越的省属农业大学,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强烈的爆发力,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川农基础部杨婉身教授谈起对“川农大精神”的认识,心中别有一番感慨。她35岁时调入川农,并没有想在这里扎下根。
  1987年,一个公派赴德国夏萨克斯州布伦瑞克生物技术研究院深造的机会来了,当时作为教学骨干的杨婉身自认为出国的希望不大。但年逾古稀的教研室主任端木道教授不仅极力推荐她,而且在她出国的几年时间里,替她顶下了全部的教学任务。
  杨婉身在德国研究的是生物传感器,这门学科在世界上刚刚起步,而她所在的研究机构处于欧洲的一流水平。如果当时她留在德国,或者回国后不中断地从事研究工作,或许她早已蜚声全球了。
  但杨婉身没有这样,回国后她接过了恩师端木道先生的担子。她说:“学校的召唤,导师的召唤是无法拒绝的。从我来到川农,他们就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使我没理由拿任何个人的利益去同学校讨价还价”。
  这些年来,杨婉身甘为人梯,呕心沥血,使川农大基础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承担了全校上万名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课教学,而且还设立了硕士点、博士点。
  在川农大,人始终是被尊为首位的。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大批海外学子欣然而归,使教师们公认川农大是一个干实事的地方。
  副校长任正隆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地中国人。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后,不少国外公司高薪聘请他、挽留他。在国外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任正隆也曾经动摇过,斗争过,但每每这个时候,是学校领导和老教授的越洋信件使他坚定了回国报效的决心。其中黎中明教授双目失明后,摸着尺子还给他写信。他非常感动地说:“面对这份使人升华,使人向往崇高的情愫和期盼,任何海外学子都不会无动于衷。我是一位农民出身的科学家,为农民,为国家的农业科学做点事,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川农大从创立之日起,就闪动着许多留学回国人员的身影,报国、图强、奉献,是川农大莘莘学子们的人生夙愿。
  四川农学院(川农大前身)的第一位院长、著名水稻专家杨开渠教授早年从日本归来,川农大名誉校长、著名动物营养学家杨凤教授在新中国创立之初从美国归来。早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的夏定友教授虽命运坎坷,但却始终把“终生不忘报国志,矢志追求勤科研”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校长文心田1987年被选派到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学习,1990年初,正当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即将获取博士学位时,川农大来信希望他尽快回国教课。他说:“我的导师夏定友教授终生报国的精神和行为深深感染着我,在回国问题上,我不能与学校讨任何价钱!”
  大批学成归来的留学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川农大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奋力向上,公平竞争的学术科研氛围。
  川农大科技处副处长王红宁博士是78级的留校生,她在读本科期间,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川农大精神”,目前她参与了4个“十五”国家课题,她说:“我们没有感受到川农大存在什么‘留学派’、‘本土派’的差别,大家都只对研究负责。”
  梧桐摇曳,金凤还巢。
  留学回国人员已成为川农大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骨干,有42人晋升为教授,占教授总数的60%,有17人入选为省学术带头人,占学校省学术带头人总数的63%,有20人担任了校处级干部,占同级干部比例总数的26%,有4人进入校级领导班子,所占比例达67%。而今,川农大在校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620余人,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2.4倍和3.4倍。“九五”期间,川农大已有部、省重点学科(实验室)10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8个。
  川农大宣传部长张广博1982年从西南政法大学分配来校,20年的工作始终紧张有序,繁忙快乐,他对记者说:“这里人才济济,星光灿烂,为全校师生服好务,发挥好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我们最大的享受。”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