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颁发了2022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动物医学院程安春教授率团队完成的《鸭瘟病毒致病机理及免疫防控新技术创制和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我校小麦研究所周永红教授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小麦族多年生植物生物系统学研究》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成果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雁及其它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90%以上甚至100%。它在世界各养鸭、养鹅国家均有发生和流行,常造成水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是我国法律规定必须报告的二类动物传染病。
《鸭瘟病毒致病机理及免疫防控新技术创制和应用》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历时30余年,在揭示鸭瘟病毒致病机理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所阐释的鸭瘟病毒感染鸭侵染规律、鸭瘟致病特征等被国际著名经典工具性学术专著Diseases of Poultry重点引用;创制的新技术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发布的《陆生动物实验室诊断和疫苗使用手册》列为国际鸭瘟病毒诊断和检测、鸭瘟抗体诊断和检测的参考技术,在指导全球鸭瘟教学培训及防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麦族多年生植物在全球范围内有320种左右,广泛分布在温带和暖温带,也是高寒草原、草甸、荒漠等区域植被组成部分。因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形态和生态环境差异大、种间杂交频,因此小麦族多年生物种信息不完善,分类鉴定标准不统一,对认识和研究小麦族生物造成了很多困扰。自18世纪以来,对小麦族的分类经历多次变动,形成从1个到多达38个属的不同划分,特别是多年生小麦族属的系统地位、属间关系、物种划分、起源与演化等观点不一,争议很大。
2003年以来,周永红教授率研究团队围绕小麦族多年生植物生物系统学存在的学术争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资助下,整合多学科理念和方法对其开展系统分类、染色体组组成、起源与演化、物种多样性等研究,(1)提出以染色体组或组合划分属、生殖隔离划分物种为分类依据的观点,明确了全球现存小麦族多年生19属326种7亚种146个变种,发表1个新属、1个新组、1新种、2个新变种和118个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小麦族多年生植物的分类系统;(2)澄清了猥草属和偃麦草属的生物学特征;(3)明晰了小麦族多年生属的物种形成及分化式样,多倍化、重复杂交-渐渗、谱系不完全分选、迁徙扩散等历史生物学事件是导致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4)厘清了小麦族多年生属的谱系关系。项目选用的《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专著(第3-5卷)是用实验生物学方法订正和撰写的生物系统学著作,被学界评价为“反映了现代生物系统学的方向,是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等系统与分类学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论文被《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及美国科学院院士Elizabeth A. Kellogg撰写的《Flowering Plants Monocots: Poaceae》等专著引用,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该成果对小麦族属种的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对科学利用多年生小麦族资源、改良麦类作物和饲草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是由教育部设立的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的奖项,是我国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重要科技奖项。其评审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由全国同行专家审议选定,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10项,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