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子,走出课堂,走进产业一线,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味”与“通路”之旅。
在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同学们聆听了一段从清代“一丰和号”走来的品牌故事。“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这十二字酿造口诀,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体现。同学们在发酵晒场中,亲眼见证了微生物与时间共同谱写的酿造艺术。在创新产品展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握手言和”,豆瓣调味油等新品的推出,展现了企业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的产学研思维。
随后,师生一行走进成都青白江区自贸区铁路港。通过沙盘与讲解,同学们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式联运如何将内陆城市推向开放前沿。铁路港已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3.4万列,连接境外122个城市。2025年,“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成功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成为校企共同关注的“活教材”。在国家馆(商品馆)中,法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的特色商品与文化交织陈列,这里不仅是商品的展示窗口,更是文化互鉴、经贸联通的实践平台。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行走的课程,更是一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从郫县豆瓣的“味觉地图”到铁路港的“物流版图”,同学们在实地中理解了国际贸易的运作逻辑、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意义,以及物流体系如何支撑起全球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