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级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学术生活、提升心理调适能力,10月21日下午,经济学院在4C-110教室成功举办“新生活·心起点”心理适应专题讲座。活动特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深咨询师张玲老师主讲,为新生带来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实效的“心理第一课”。
张玲老师以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框架,紧密结合研究生阶段的特殊情境进行了生动解读。她从“保障规律作息、合理规划科研时间”的生理需求,到“构建安全的实验室与生活环境”的安全需求,再到“建立良性师门互动、获得学术认同”的社交与尊重需求,层层剖析,引导学生科学认知自身情绪与需求的合理性,为心理适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针对研究生常见的环境适应与科研压力问题,张玲老师给出系列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她强调,“主动探索”是适应环境的关键,鼓励新生积极熟悉校园资源与科研节奏;同时应“学会自我关怀”,在学业之余兼顾兴趣与休息。她在现场还分享“运动宣泄”、“主动倾诉”等易行有效的减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为心理“松绑”的实用技巧。
张玲老师特别聚焦研究生阶段的核心人际关系——师门与同门,提出“真诚沟通、明晰边界”的相处原则。她建议学生与导师沟通时保持主动、坦诚,与同门相处时注重协作、互促共进,共同构建支持性强的学术共同体,从而有效减少情绪内耗,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创新。

讲座最后,张玲老师向全体同学明确了专业心理支持的“绿色通道”,鼓励大家在遇到困惑时积极求助,强调“寻求帮助是智慧与力量的表现”。这一环节有效消除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的顾虑,传递了学院“有需必应”的关怀温度。
讲座内容扎实、反响热烈,为新生顺利开启研途生活提供及时而专业的心理支持。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厘清了适应期的心理困惑,更掌握了实用的调适方法,对未来几年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悉,本次心理讲座是经济学院“研途启航”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持续开展学术启蒙、生涯规划、校园文化融入等多维度系列适应活动,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为研究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