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浙江,依旧绿意盎然。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头雁”培育项目学员一行,走进杭州、义乌、桐乡等多地,开展为期五天的外省考察学习。
在义乌市李祖村的西班牙火腿直播间外,来自德阳的学员林诗杰举着手机,一边录一边感叹。“真没想到,在一个村子里能看到原装进口火腿现切现卖,还能通过中欧班列直达马德里。”更让他触动的是,这里不仅是卖货,更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
李祖村相关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村里通过“有礼的祖儿”这一文创品牌,把乡土文化变成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来创业。
在杭州爱比利生态农业基地,学员们尝到了被誉为“葡萄中哈根达斯”的“山果湾”葡萄。从事水果种植多年的学员吴珍连连称赞:“他们不仅种得好,更会卖——有机认证、品牌包装、文旅融合,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
而在“中国网红直播第一村”江北下朱村,学员们走进电商展馆,透过VR和数据沙盘,直观感受这个村子从传统批发市场跃升为年销售额超300亿元的电商集群的蜕变历程。来自南充的学员吴丽梅感慨:“我们缺的不是产品,是运营的思路和勇气。”

学员在下朱村交流学习
在梅林村,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路线,感受“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深层变革。更让大家感动的是,梅林村不仅在产业上突破,更在乡风文明、老年友好、低碳生活等方面走在前列。
在盘石科技和乌镇互联网科技馆,学员们体验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业、改变乡村。“原来大数据不只是概念,它真的能帮我们精准种植、精准营销。”一位从事智慧农业的学员说。
浙大安成浩教授在交流中也提到:“乡村振兴,最终是人的振兴。既要懂技术、懂市场,更要懂文化、懂传播。”
五天的考察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这一次,不是来看热闹的,是来找答案的。”“我们四川有优质的农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缺的是运营的思路和人才的支撑。”一位学员在课后交流中分享道,“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用户思维和持续创新的勇气。”
四川农业大学“头雁”项目负责人表示,本次外省考察不仅是学习先进经验,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一次深度浸润。希望“头雁”们能把浙江的“灵感”带回去,结合四川实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