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11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承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作物单产提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14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4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我校农学院副院长杨峰教授、智慧农业系杨宸尧副教授和谭先明老师一行3人参会。


会议围绕农情感知与智慧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智慧灌溉、智慧植保、智能农机装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向,相关专家以农田土壤检测技术、农业光子学、智慧育种、农业智联网、无人机遥感监测、农业大模型、智能化生产、智慧滴灌、病虫害监测、精准施药、智能装备以及人才培养等为主题分享了科研成果与经验。杨峰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中作了以《强源-畅流-扩库,多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我校在智慧农业及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成效,特别是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在三阶段德育教育体系构建、三融合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以及三层次实践创新体系构建中显著效果,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杨宸尧围绕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交流研讨作了以《作物生育期模型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为题的报告,涵盖了不同作物模型在多源气象与田间观测数据驱动下的参数敏感性、结构差异及其对区域尺度模拟精度的影响,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据悉,本次会议是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作物高效生产与可持续性方面的突破与应用的深度对话,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还推动了智慧农业产学研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