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经济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专家辅导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吕火明教授、我校原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郭晓鸣研究员应邀担任指导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颜怀坤主持会议。
在为期三个小时的辅导会上,三位专家立足学科前沿,结合多年科研管理、项目评审和申报经验,对教师们的申报材料进行了系统把脉和精准指导。吕火明教授从“研究韧性与价值激活”的理论视角切入,强调课题研究既要注重学术传承与创新,更要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他特别指出,高质量的研究应当实现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一观点为申报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庄天慧教授针对申报规范与学术细节进行了深入讲解,特别是在“兜底证明”的界定标准与政策把握方面,在研究目标的具象化、准确性方面和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和相关性方面与参会教师展开了讨论。她强调,严谨的学术规范是项目申报的基础保障,这一观点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同。
郭晓鸣研究员则聚焦申报书撰写的学理逻辑,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到研究设计的逻辑闭环进行了专业剖析。他建议,研究框架应当体现清晰的因果链条,技术路线图要能够直观呈现研究的创新思路。这些建议直击申报书写作的关键痛点,具有极强的学术指导价值。
在一对一指导论证环节,金融学系肖诗顺教授就“农业保险升级赋能粮食安全”的研究课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专家们从理论创新性、方法适用性和实践价值等维度,对该选题进行了全方位论证,提出了若干建设性修改意见。
参会教师普遍反映,此次辅导会体现了学院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学系青年教师李佳珈表示:“专家指导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帮助我们厘清了研究思路,对提升申报书质量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悉,两学院始终将高层次项目培育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通过建立“预评审-专家辅导-形式审查”三位一体的申报服务体系,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