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由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郑萍教授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川猪重大科技专项“川猪精准营养与非粮型营养源创制”2024年度总结暨项目推进会在成都市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资源配置处夏雨,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陈代文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黄艳玲教授、四川省畜牧总站刘一辉高级畜牧师、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田孟良、四川农业大学财务处处长白梅等莅临会议指导,会议由动物营养研究所余冰教授主持。
会上,项目首席专家郑萍教授首先就项目整体实施进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汇报。项目下设的五个课题的负责人(汇报人)动物营养研究所贾刚教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李书伟研究员、动物营养研究所徐盛玉副教授、动物营养研究所郑萍教授和动物营养研究所余冰教授就各课题2024年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主要内容与进展、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做了详细汇报。项目参与企业四川省畜科饲料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巨星农牧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就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状况进行了汇报。
各课题严格对标年度目标任务指标,在非洲猪瘟和生猪产业行情低迷等困难情况下,仍然在非粮型营养源的创制、安全物抗添加剂的创制、种猪高效繁殖营养饲料技术体系研发、仔猪健康营养饲料技术体系研发、生长育肥猪高效优质生产营养饲料技术体系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完成了项目年度研发任务和技术创新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实施,项目完善了四川省酒糟、麦麸、菜籽粕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获得白酒糟、啤酒糟和菜籽粕改性生产工艺参数;开展了有机微量元素新产品、生物蛋白的替抗效应、菌株LYH5鉴定及复合添加剂的效果研究;开展了种猪豆粕减量替代的研究,示范猪场母猪场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由平均23头增至当前27头,21日龄平均断奶体重达6.6kg;开展了仔猪腹泻机制研究以及缓解仔猪断奶腹泻、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营养方案,70日龄仔猪在中试条件下平均体重达32kg,核心场平均体重达30kg,仔猪的腹泻率降低50%;研究了多元化低蛋白日粮背景下生长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饲粮适宜NE水平;实现肉猪7-120kg全程料比由2.80降至2.38。开发了新产品和配方12个,关键技术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批标准11项,其中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2项,企业标准6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个,建成发酵生产线10条,中试线2条,建成猪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6个,建成创新平台2个,引进人才1人,培养毕业博士7人、硕士29人,晋升高级职称8人,培养高级人才4人,培养校级和国家级人才团队各1个,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46篇,参编著作1部;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以上,实现产值113亿元以上。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认为项目成果可有效促进川内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和降本增效,提升川猪市场竞争力,加速川猪产业由大省向强省的转变。同时,专家组针对项目任务指标完成状况、项目成果产业转化状况、总结材料呈现、后续研发工作安排等方面给出了意见与建议。
高级畜牧师刘一辉指出,项目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PSY与仔猪重量如何找到平衡是一个难点需要关注。黄艳玲教授表示,目前的研究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下一步要加强项目成果的产业转化。专家组组长陈代文教授强调,项目应加强重大成果凝练力度,形成重大成果,加强社会宣传,引领公众的正确认知,力争把四川从养猪大省变成养猪强省。田孟良教授发言表示会协助项目组加强项目的总体统筹,有意识的培育重大成果,白梅进一步强调了经费的规范化使用要求。夏雨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果,希望项目组今后继续做好成果推广应用和示范等工作,为推动川猪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