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宜磊,中共预备党员,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19届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被评为四川农业大学“寒梅飘香工程”自强之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以第一作者撰写CSCD收录期刊论文一篇《猕猴桃采摘机械手末端执行机构的设计》,申请“一种猕猴桃采摘装置”专利,现已推免至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有的放矢,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一的王宜磊在与班助交流时,探讨了一下保研的问题,就是这次不起眼的交流,便让那时的他下定读研的决心,并且定下“保研”的目标。从那时起,王宜磊大学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其进行。
王宜磊参与科研较晚,大二下学期立项,大三才开始做。“大一不了解这方面的事而错过了立项,所以十分建议想保研的同学多了解学校相关文件以免错失良机。”在目标的召唤下,他参与制作项目,并在其中自学了许多绘图软件。他坦言,学习软件的过程的确很枯燥,但当绘制的三维图真的运动起来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方能有新作为新突破。谈到大家都比较头疼的高数,王宜磊表示,早上高数下课后,他会去图书馆,把课上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有作业就及时做完,高数最重要的是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学完后多做课后习题多看例题,多看多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当别人在抱怨高数题难,做不出来就将题搁置一旁时,王宜磊在“死钻”高数题,有时候甚至“死磕”到夜晚一两点。当期末其他人拿着厚厚的高数不知从何处开始复习时,他已经把高数书上的每一个课后习题都认真做过了一遍。不仅仅是高数,对于所有的学科他都投入十二分的努力,优异的成绩让他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宜磊的优异成绩不是一蹴而就,所有的成功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努力学习的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课余活动,他认为大学就是用来充实自己阅历的地方。大一加入了机电学院志工部,多次带领团队开展下乡支教和禁毒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得到了优秀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等荣誉。
淡泊明志,梅花香自苦寒来
诚然,王宜磊在学习上十分优秀,但也并非做任何事都顺风顺水。他参与的项目猕猴桃采摘机几乎没有先例可寻,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机械手的大小不合适,机械手抓取的力要多大,实物模型效果不理想,细节处长短要微调,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当时为测试机器抓力大小需要万能实验机,最后都找到了食品学院去了。”王宜磊调侃到。但是他心态良好,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他认为只要努力了,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项目“一种猕猴桃采摘装置”成功申请了专利,并以此项目发表了一篇《猕猴桃采摘机械手末端执行机构的设计》的期刊论文成功被CSCD收录。
回忆起困难时,王宜磊给人的感觉是淡然,淡泊明志像极了他的代名词。他总是淡然地表示,“已经过去了就不必放大再谈,困难肯定是有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它。”他坦言大二是“准备期”,大三才是“收获期”,“如果没有‘准备期’的做项目,准备比赛和绞尽脑汁的写论文,我根本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正是他如竹子般的厚积薄发的精神,让他大三斩获了第八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省三等奖、第八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国家二等奖,同年被评为四川农业大学“寒梅飘香工程”自强之星。
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了不起,而是为了让自己离目标更近。定下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正是他大一、大二为他的目标打造的基石,让他获得了不少奖项,也正是他的众多的奖项和期刊论文撰写让他一举夺得综合素质A级证书。王宜磊用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保研的经历让他有机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也有机会带着川农大“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精神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