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学生走入社会感知三农,深入了解专业背景,尽快融入专业学习,在学院统一安排部署下,11月29日-30日,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负责人雍太文教授、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李晓铃副教授和任笔老师,带领农村区域发展2017级新生前往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名山区牛碾坪万亩茶园、崇州桤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开展专业实习活动。
29日上午,同学们抵达芦山地震纪念馆,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了解了芦山县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雍太文教授提醒同学们:“芦山县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我们应该思考美丽新村到底是什么样的。”在重建的汉姜古城,同学们亲身感触到这一依托文化背景和文物古迹发展起来的集商贸购物、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下午,同学们走入龙门白伙新村和思延侨爱新村,参观“微菜园”,了解“自建委员会”、“自管委员会”在新村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新村建设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性,并思考旅游区与居住区一体化、集中安置农民的利与弊问题。我校生命科学院副教授、芦山县科技副县长陈洋尔表示,只有不断完善村民习惯习俗,使村民生产生活与新村建设相适应,才能更好实现个人生活与村容村貌和谐统一。随后,同学们来到康源公司基地、迅康药业有限公司,参观了有机猕猴桃、葡萄种植基地及制药制茶车间,了解了水肥一体化和“大品种战略”知识。在与相关负责人和带队老师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智能化机械与先进技术对于第一、二、三产业推动及融合的重要性。
次日,同学们来到牛碾坪万亩茶园,深入了解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茶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与茶叶加工、生态旅游的高度融合让同学们深刻领会了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发展趋势。李晓铃结合推广学案例,阐述了当地茶产业参与力度的多元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推广架构中多渠道与多方向沟通创新等因素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随后,同学们来到崇州基地,雍太文向大家介绍了基地建设及农学院科研发展情况,同学们了解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对耕种不失“话语权”等现代土地政策及经营管理知识。在阳光照射下,同学们不时下到田间地头,了解小麦、油菜的生长特性,思考稻鱼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在不同地区的可行性,在厂房和试验田里近距离接触插秧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先进农业器械,进一步明白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转观念、树目标、理思路,借助农学院科研优势为三农出力,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川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