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 碰撞思维

2010-07-28 09:55:31作者:李劲雨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凝聚智慧    碰撞思维
2010 年中国农大 - 四川农大小麦遗传育种学术交流研讨会隆重举行
7 27 ,中国农大与川农大的小麦研究专家、数十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麦遗传育种学术,共享小麦专家带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整场交流研讨会历时八个小时,主要由十四场主题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组成。
中国农大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973 首席科学家孙其信,我校校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有良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任正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当日上午 9 时, 2010 年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逸夫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大会主要围绕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和西南地区小麦育种的对策、小麦育种中性状创新的意义和方法、小麦重要性状(产量、抗病、抗逆、优质等)基因资源发掘和创新、小麦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小麦条锈病越夏区考察、“十二五”合作研究项目提案等主要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
孙其信、任正隆首先作了主题为《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小麦关键性状创制和高产抗病优质育种》的专题报告,主题报告会由周永红主持。
孙其信从中国农大小麦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等四方面,提纲性地为与会人员作了中国农大小麦育种学术研究的介绍,认为中国农大经过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尝试了各种途径,找到了实现产业化突破的道路,小麦制种技术与组合技术基本成熟。
任正隆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小麦创制的新性状的五个基本要求、种属特异性 DNA 序列的克隆和外来 DNA 片段的鉴定技术、小麦产量形成的产量因素结构、多蘖穗特性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的创新点和特征等内容。
与会人员对两位专家的报告报以热烈掌声。
稍作歇息后,中国农大的刘志勇教授、倪中福教授、李保云教授、彭慧茹副教授、解超杰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多样化抗源研究》、《作物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小麦耐热性研究》、《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功能基因组学》的专题研究报告;任正隆教授课题组的晏本菊教授、唐宗祥副教授、罗培高副教授、任天恒博士分别作了题为《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生化及遗传研究》、《小麦 - 黑麦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小麦微卫星序列变异》、《小麦功能性持绿品种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光合研究》、《小麦 - 黑麦 1BL/1RS 易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小麦基因组结构的影响》的学术报告;我校小麦研究所的颜泽洪研究员、王际睿研究员、凡星博士分别作了题为《麦类特异高分子量谷蛋白鉴定、基因克隆及测序》、《小麦 Q-PCR 内参基因的鉴定与评介》、《小麦族多年生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历时八个小时的交流研讨会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闭幕。孙其信、任正隆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时谈到,交流研讨对两校小麦育种研究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四场报告几乎涵盖了当前小麦学术研究的所有领域,更有国际、国内前沿学术的呈现。两校在小麦育种的学术研究上各有优势,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深具合作的巨大潜力,双方将加强紧密性合作,为推动国内、国际小麦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会前,在郑有良教授、任正隆教授、周永红教授、刘登才教授和党政办副主任曾维忠等人陪同下,孙其信一行参观了我校校史展览馆。

\
参观校史展览馆

\
会议现场

\
会议现场

\
孙其信高度肯定我校小麦学术水平

\
孙其信作大会主题报告

\
任正隆作大会主题报告

\
专家合影留念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
    学校隆重召开庆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