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学校党政领导、校区和各中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研究校内分配体制改革,讨论《关于调整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会上,校长郑有良对14日学校党政联席会通过的《关于调整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他谈到,学校调整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发放标准是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稳步明显增长”的重大举措。学校之前的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是遵循2000年制定的岗位等级设置办法及上岗条件而实施的,目前此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为进一步完善与教职工岗位设置和全员聘任制相适应的校内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各系列各级别人员收入分配关系,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职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决定对校内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发放标准进行调整。此次岗位津贴调整对象为在编在岗人员和非编聘用人员,生活补贴发放对象为在编离退休人员,是一次全员性的大覆盖。调整原则是,坚持科学规范、统筹兼顾,建立全校所有人员统一的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基数和分配系数体系。在确保各系列各级别人员收入均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以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为重点,进一步向退休人员作适度倾斜,注重向一般行政职务人员,尤其是工勤技能人员作大幅度倾斜,并新增设非编聘用工勤技能人员岗位津贴。郑有良介绍说,《关于调整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所涉及到的系数调整是参照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事业单位最新出台的标准,各中层单位要高度重视、深刻理解方案细则,多方位、最广泛地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希望教职工们充分发表意见,科学合理地展开论证,确保全校论证后的调整方案顺利推行。他还表示,如果此方案经过全校教职工讨论通过,今后学校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的进一步调整,都将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仅对方案中基数进行调整。
党委书记邓良基在会上强调: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刻认识本次调整方案的深刻意义与重大内涵。全校教职工要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学校深入研究了其他大学和事业单位的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发放办法,继而出台了征求意见稿,这是学校管理工作扎实、深入推进的重要成果之一。此次调整是协同调控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工勤岗位等各大板块,各岗位均在一个基数下用系数实现协同调控。这是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他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讨论并及时反馈教职工的意见。各单位党政一把手首先要读懂方案内容,要站在全体教职工的角度做好解释工作,讨论好方案的细则,要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此次调整是充分体现了“让绩效得到充分肯定、公平得到适当兼顾、累计贡献得到基本认可”。邓良基最后还强调,临近期末,各方面的工作要抓紧,不要有丝毫松懈。工作多,头绪多,面对安全稳定工作各单位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要长抓不懈不留死角。期末各项工作要按照倒计时的方式统筹好,有序地安排好各项部署。
秦自强主持会议并要求各单位把本次会议精神及时、完整地传达给每一位教职工,广泛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并及时把全部意见反馈到党政办。他还对近期校内发生的两起安全事故进行了通报。
副校长张强对成都校区第二批搬迁工作提出要求,要求相关学院做好准备工作,高度重视与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提前做好搬迁方案。同时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