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首批入住成都校区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开始,他们就一如既往地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己任,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成都校区的老师们跟同学们一起并肩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传递着“拓荒者”的精神和力量,努力开创辉煌的、美好的明天。
得知首批调整到成都校区后,农学院领导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运筹帷幄。“讲大局,早谋划,克困难”,学院多次召集各层面会议,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力配合学校调整校区的工作部署。期末、假期,院领导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日,为学院顺利完成校区调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切以学生为重,为一切学生服务”是每一位行政老师的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打包、搬运、整理,同学们还在家悠然度假的时候,不知道老师们已经付出了多少艰辛,才能保证同学们顺利、有序地报到和注册。新学期伊始,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和稳定,解决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学生工作战线的老师们夜以继日,四处奔忙,规划筹备,办公室、会议室、寝室、食堂,处处能见他们细心询问学生生活情况的身影。为了增强同学们对成都校区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尽快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他们竭尽全力维护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用心解决同学们的困难,以爱化解同学的怨言。办公室,早已成为他们的战场,也早已成为他们的家。
“我家在雅安,爱人和一岁大的小孩都在雅安。”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专业课老师,为了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放弃和家人在一起共度天伦的时光,不辞辛劳地在雅安和温江来回奔波。作为班主任,他们跟同学们住着同样的学生公寓。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依然从早到晚在讲台上情绪饱满地教授知识,依然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地准备着实验材料与试剂,依然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琐碎的办公室工作。
“同学们,对不起,我的嗓子有点不舒服,声音有点小,请谅解”,课堂上一位老师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由于校区调整,原定的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有的老师甚至负责某门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一天8节课,嗓子吃不消,可是老师们还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细致地重复着。一位参加工作的师兄曾这样对学弟、学妹们说:“当你工作的时候才会发现,再也没有人那么认真、耐心地给你讲题了。”
正在建设中的校园条件仍然艰苦,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给老师们带来了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发扬着 “川农大精神”为学校、学院、学生默默地奉献着、努力着。因为热爱,他们深情地演绎着开拓和创业;因为执著,他们才会微笑着写下希望而擦去了功利;因为热爱,他们艰苦建新校园,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成都校区变得诗画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