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学生来当“家”
——都江堰校区举行学生代表与部门领导交流会侧记
10月20日下午,都江堰校区会议室气氛热烈,26名学生代表带着5000余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对话校区各学院各部门的领导,大屏幕上滚动着都江堰校区工作微博,场内场外畅所欲言,提想法,述心声,掌声时起,真情涌动。这不仅是一场民主平等的意见会,更是一场充满理解与关爱的精神洗礼。
搭建平台,学生当“家”
10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3个学院领导,组成了一个“超级办公室”,这里他们是听众。26位学生代表,手里拿着意见簿,眼里充满期待,这里他们是主角。
为了“收听”学生的意见,校区开辟了多个沟通渠道,收集校区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的建议。“都江堰校区心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微博一一开通,校园网、展板、LED屏轮流呼吁大家说出看法,学工部组织全校各班级收集意见,校团委发动学生会到宿舍、到教室收集意见,教务部安排各个学院交叉座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收集来的报告,一条条分类汇总,梳理成文,校区领导亲自批示,又很快下达到各个学院各个职能门审读研讨。
见面会上,学生代表就收集的意见建议发言。话筒在城乡建设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的代表手中传递,教学、讲座、运动、饭菜、借书、自习室,同学们的意见涉及各个环节,老师们侧耳倾听,一笔一笔地记。现场大屏幕上滚动着的微博也加入了这场大讨论之中。
背后有故事,双方引共鸣
意见汇报结束,老师们开始一一回应。他们真诚感谢同学们提意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对同学们的想法感同深受。他们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分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成绩。“为了学生生活学习得更好,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了给同学们争取更多的自习地儿,校区重建九曲桥,给同学们打造了一处清静悠然的读书去处,校区副校长陈先林亲自奔走都江堰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协商沿灵岩河边修建读书长廊事宜;为了让同学们更方便地通过教务平台选课,教务部人工分流,分年级分时间地选课,让同学们避免了选课拥挤;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学工部积极扩展企业进校渠道,严格审查企业的资格;为了让同学们吃上便宜好饭,学校承受涨价风潮的冲击,食堂为同学们提供低至1.2元的饭菜,严格操作流程,保证每天供应新鲜饭菜,开辟夜宵窗口,清真窗口,丰富食堂供应形式;为了灾后重建,学校投资近亿,新修办公楼,打造实验室先进设备,今年还投入850万专项基金校园恢复基础设施,雨污分流,基础设施改善,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老师们的言语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他们凝神倾听,跟随这些背后的故事重新审视校园的一草一木,点头认同,啧啧赞叹。
心灵启迪,师生共洗礼
除了意见,这里涌动着更多的是思想和心灵的碰撞。
校区党委副书记李静波被自习室坚持学习的同学的身影,九曲桥上大声诵读英语的朗朗声深深吸引,同学们的积极向上让他坚定了为学生们服务的决心。校区常务副校长李廷轩、副校长陈先林抚今忆昔,给同学们分享了二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活故事。他们当年的犀利尖锐和声声抱怨引得同学们会心而笑。
学校副校长、校区校长王曙光用哲学的方式教会同学们拓宽心灵。他说,用心灵映照世界美好的一面,自己的世界也会变得美好,对待他人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校区党委书记刘川用“大自然精神”启迪同学们,学习大自然的无私奉献,不求索取,体会换位思考,驻守一分宽容博爱。
下午五点半,交流会结束,师生之间的交流却不会停止。同学们提的意见将整理成文,发放到各个部门各个学院,反馈意见将用展板公示。LED、校园网络、校区微博、学生组织等各种渠道将继续保持畅通,让同学们共同参与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