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公布,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李云春、赵小庆、陈洋尔3名教师分别申请的“应用有机示踪物研究四川盆地灰霾天气下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和灰霾的形成机制”、“稀土金属基单分子磁体的磁构关系研究”、“小麦叶绿体蛋白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获得青年项目资助。这是历年来生命科学与理学院获得资助项目最多的一次。
此次受资助的“应用有机示踪物研究四川盆地灰霾天气下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和灰霾的形成机制”项目,将创新性的把一次和二次有机示踪物用于正矩阵因数分解受体模型对PM2.5和有机碳进行源解析,并与化学质量平衡源解析结果相比较,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尽快达到新标准提供基础研究;单分子磁体在高密度存储器件和量子计算机应用方面尤为重要,“稀土金属基单分子磁体的磁构关系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新型稀土金属基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和通过调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稀土金属基单分子磁体的磁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小麦叶绿体蛋白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项目以植物光合作用机构中对环境胁迫敏感的光系统蛋白组分为研究对象,探讨小麦叶绿体蛋白的磷酸化、去磷酸化水平的差异与抗旱性的关系,以丰富作物光合作用及其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基础。
这3名博士青年教师全部是学校近年新引进的人才。在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新进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他们的到来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成就也为学院科研工作的提升带来了不懈的动力。学院表示将继续采取鼓励措施和方法,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做出成就,促进学院整体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