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智源:男,汉族,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小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评国家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奖励和荣誉;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论文一篇,参与发表Crop Journal一区期刊论文一篇,参与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25年6月毕业后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在小麦研究所的田间地头与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却充满活力的身影:他跨专业叩开科研大门,以勤为径攻克难题;他感恩师恩深耕学术,以严谨铸就成果;他平衡生活与科研,以热爱点亮青春。他就是2022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张智源——用“勤学、感恩、热爱”为注脚,勾勒出时代新青年“不畏将来,向阳生长”的生动模样。
跨专业逐梦,以坚持破迷茫
“从‘门外汉’到能独立做实验、写论文,靠的就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作为一名跨专业攻读硕士的“新人”,张智源初入科研领域时,面对陌生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的实验技术,一度陷入迷茫。但他从未退缩,而是紧紧依托团队力量:每天泡在实验室,从阅读海量专业文献打基础,到紧跟师兄师姐学习操作技巧;遇到瓶颈时,他要么抱着文献反复琢磨,要么主动敲开导师办公室的门请教,或是拉着同门热烈讨论。为了提升动手能力,他主动协助师兄师姐做实验,把每一次操作都当作学习机会;实验出问题,他不慌不躁,逐一查阅文献找对策,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逐个突破。
如今,他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论文,向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投递摘要,更接过师兄师姐的“接力棒”,主动为师弟师妹答疑解惑,把这份“勤学善问”的精神传递下去。
遇良师引路,以严谨筑根基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马建老师不仅教会我做科研,更教会我如何做学问。”回忆起两年多的科研路,张智源始终将导师的指引视作前行的“灯塔”。
2022年7月,怀揣着对学术的憧憬,张智源师从马建教授。入学伊始,马建便为他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推荐小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与高质量文献,鼓励他拓宽视野;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与进展汇报,倒逼他提炼思路、锻炼表达;指导论文时,大到整体框架,小到每一句话的精炼准确,都要求“字字较真”。
在导师的严苛指导与悉心关怀下,张智源渐渐摸清了科研的“门道”,养成了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他深知,自己能获评国家奖学金、发表学术成果,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马建老教授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小麦研究所各位老师的无私帮助,以及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这份荣誉,是团队共同的成果。”他总是这样说。
平衡科研生活,以活力赴未来
“科研从不是枯燥的代名词,学会生活,才能更好地搞科研。”张智源的青春里,不仅有实验室的灯光,更有生活的烟火气。
他深谙“身体是科研的本钱”:清晨的校园里,常有他慢跑的身影;课余时间,他会约上同学打一场球,让汗水冲走学术压力。完成阶段性任务后,他会给自己“小奖励”——一顿美食、一场电影,或是和好友小聚,把生活中的小确幸,化作科研路上的“能量补给”。
“越努力越幸运”是他的座右铭,“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他的处世准则。三年求学路,张智源在田间与实验室的穿梭中,一步一个脚印靠近目标。未来,他将带着这份对科研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继续踔厉奋发,在人生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