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员应邀到小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
访问期间,韩方普研究员以《小麦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中,他重点围绕其研究团队在小麦染色体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展开介绍,详细阐述了团队如何通过精准染色体操作,高效挖掘小麦优异外源基因,并成功创制出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的小麦新材料,以及基于这些材料培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的关键技术路径与阶段进展。这些研究成果紧密契合我国小麦抗病育种与粮食安全需求,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小麦研究所所长魏育明、副所长江千涛与小麦研究所和农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报告会。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合作,韩方普研究员向小麦研究所育种团队赠送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抗赤霉病小麦种质资源与实验材料。双方围绕“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联合选育”展开专项研讨,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报告人简介:
韩方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生物学及功能基因育种研究。曾任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国际动植物基因组(PAG)大会组委会成员,染色体与基因组学育种workshop召集人。中国遗传学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主持863“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与功能基因育种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项目以及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课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 Plant Cell,Genome Biology、Genome Research等杂志。近年来,在利用外源基因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审小麦新品种两个,均中抗赤霉病;省审品种一个。育成抗赤霉病新品系四个,中抗赤霉病新品系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