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近期学校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财务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次修订严格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旨在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约束有力的财务运行机制。
深化预算改革,构建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办法》突出零基预算管理要求,按照“先定事后定钱”的基本原则,对基本民生、运转等兜底性事项、学校决策部署的重大事项、重要任务等分类予以保障,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同时,调整现有预算拨付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通过预算编制设定绩效目标、申请剩余经费考核目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监控及自评等多种方式,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规范收入管理,明确归口责任
优化收入分类与管理机制,将原有十一类收入调整为五大类,进一步明确各类收入确认条件,细化归口单位管理职责。《办法》要求校内各收入组织部门加强协同,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收入组织工作,确保学校各项收入指标按时完成。同时强调各项收入须有据可依,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严控经费支出,完善使用要求
经费支出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项目负责人须对业务的真实性、票据的合规性及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确认。《办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科研配套经费责任,在遵循目标相关、政策相符、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强化经费使用规范。此外,完善了往来款项管理,规范借款、外单位来款及保证金等业务流程;统一学生出差交通与补助标准,新增线上会议费报销规定,更新常见报销业务清单,切实提升制度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加强票据管理,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
《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票据、税务发票及校内票据的使用与管理,明确各类票据的适用范围与流程要求。新增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内容,明确电子凭证的查阅与使用规范,积极推动会计档案向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