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展》刊发我校机电学院团队科研成果

2025-10-14 15:10:20作者:赵永鹏 审稿:薛治伟 来源:机电学院 点击数:

  

10月10日,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刊发了由我校机电学院半导体纳米技术与传感实验室主导的研究成果论文——《Geometry-defect-spin coupling in chiral high-entropy systems: Multiscale mechanisms of GHz electromagnetic dissipation》(手性高熵系统中的几何-缺陷-自旋耦合:GHz电磁耗散的多尺度机制)。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稳定运行与信息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而电磁控制器件在解决5G/6G通信电磁干扰与信息泄露风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当前大多数电磁波吸收单元面临带宽窄、损耗机制单一等固有局限,难以满足现代无线系统对宽带、强吸收性能的迫切需求。因此,开发能够实超宽响应频带的新型电磁功能单元,已成为推动下一代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校团队研究从手性-缺陷-电子自旋耦合机制出发,利用螺旋几何诱导晶格畸变与氧空位,增强局域极化和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同时手性和高熵磁簇的组合巧妙产生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稳定Néel型磁斯格明子,协同优化阻抗匹配与能量损耗。该单元在GHz频段有效电磁响应频带可达8 GHz,为高性能电磁功能器件设计提供了调控新范式。

据悉,该论文是我校电子工程领域发表的首篇CNS子刊;同时研究团队已与多家科技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其在微波通讯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我校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楠和资源学院寇欣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机电学院赵永鹏副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同时,机电学院黄晖博士、周雪博士、王乾丰老师、席鼎老师,理学院苏葛鸿副教授及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政府大学Amjad Farid博士为该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帮助。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温电磁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双支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微波器件的电磁响应性能及有限元的仿真结果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z2218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科学-进展》刊发我校机电学院团队科研成果
    《科学-进展》
  • 罗娅教授草莓课题组揭示草莓叶片“变紫”的分子秘密
    罗娅教授草莓课
  • 罗娅教授草莓课题组揭示草莓叶片“变紫”的分子秘密
    罗娅教授草莓课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