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号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9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动物标本馆精准聚焦三类群体打造差异化科普场景,开展了系列主题科普活动,累计辐射约6000人次。
为新生上好“动物标本科普第一课”
9月9日至14日,动物标本馆充分发挥本校学科与资源优势,成功举办“新生力量,点亮自然”及“生命档案馆·动物探秘行”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其馆藏丰富、堪称西南地区自然科学宝库的动物标本馆为核心,将科普教育深度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为5000余名2025级雅安新生及家长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标本科普第一课”,让新生在近距离观察标本、聆听科学故事中开启科学探索之旅,也为学校科创育人与科普教育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为小学生开设趣味“探馆”
9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联合雅安雨城区科学技术协会,为雅安雨城第八小学、名山实验小学的约150名小学生带来沉浸式“打卡探馆”科普活动。孩子们化身“科学小侦探”,带科普解说员带领下,在“陆地猛兽区”积极互动并聆听骨骼结构讲解,在“川西本土物种区”了解大熊猫等标本背后的川农科研故事,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让静置的标本“活”了起来,既为孩子们普及了自然科学知识,也悄然播下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情系三农的种子。

为校内师生展“馆内外”科普
9月29日至30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联合校内鸟类保护协会,在标本馆馆外以“标本凝瞬间 科学传恒”为主题举办全国科普月鸟类专题科普展览。活动聚焦校内师生群体,累计吸引约850人参观,现场通过馆内鸟类标本资源介绍、校内珍稀鸟类展陈、鸟类生态习性科普展板、解说员现场讲解等形式,将静态标本与动态科学知识结合,通过馆内珍稀“标本”与活态观测的“活体”对话联动,既让师生直观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也通过鸟类保护案例传递生态保护理念,成为校园里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普及课。

“十四五”期间,动物标本馆以川农老一辈科研人员采集留存的珍贵馆藏标本为核心,联动蜀韵科绿志愿先锋队开展馆内外活动,讲好科研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筑牢特色科普阵地。展望“十五五”,动物标本馆将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深化AI赋能标本数字化等创新,持续优化“志愿+科普”机制,让科学传播更具活力与深度。